入手tikit已经三年了,到手之后小改了下,感觉阻力重重,后一直忙于生计,就懒得研究了,最近重归折叠,第一件事就是继续啃tikit。
众所周知,tikit的头管一直软名远扬,是软肋中的软肋,这是由于前叉,无牙腕组,头管的独特结合方式和设计角度共同导致的。

头管半身照,目力所及,基本都是钢件, 这么保守的作法还会软实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本次拆头管的重要原因是我人生第一次骑暴了腕组,所以先从腕组着手,细看头管,结构很像鸟车的,所以正常的思维方式是把腕组反装,底档的菊花向上,上档和定位环装到前叉那边。

可是放入底档后和头管之间有明显的旷量,虽然通过上盖拉吊芯或者原厂的锁止环锁紧能暂时压住,但时间一长框量还是会出现。这也是很多人觉得tikit头管软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何止是软啊,简直就是晃。。全钢制品无法做到现代前叉那种铝或碳上管的变径喇叭口,导致和主流腕组的底挡不兼容,似乎是个死循环。
问题出现了,怎么解决?我原来的方法比较屌丝:找个要轻不要命的腕组原配的这种开口铝底档,因为这种开口底档的内径比封闭的要小一些,所以可以勉勉强强和头管结合无缝隙,可惜由于撑的不够开,导致了外径不够,和腕组的培林之间又有间隙了,还好比较细微,几乎感觉不出来晃动。不过比较伤腕组,时间一长,腕组就光荣了。。
上次换腕组的时候就一直有个高帅富想法没有舍得实施,这次咬咬牙还是决定上了:腕组不再反装,略微打磨后的上盖和定位环直插头管的底部,果然结合的很紧密团结。这样外观上也好了很多,终于不用低头就见腕组的小菊花了。图上那个腕组原装底档都可以当呼啦圈用了。。

完成状态上半部分
完成状态下半部分,看到亮点没?怎么和上面一样??
其实说穿了就是找2个一样的腕组取其上半部分,组成一个新腕组专供tikit用,有没有一种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的高帅富敢脚??

装完后顺手把原来的膨胀锁芯去掉了,打了个花芯进去,杠杠的钢管啊,不用花芯我都觉得对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