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zziagusta:呵呵,生产这车的从工厂老板到车间主任再到一线焊接师傅,都是平均10年以上的自行车行业经验,如果几何真的有问题,早就叫了。而且这车架从有限元分析到昆山国家级自行车检测机构测试得出的报告都是超NJS标准两倍以上的高峰数值,车子还是要骑后才会有直观真切体验,特别是钢架。
(2016-06-02 13:37)
这位朋友,看来你并不了解实际情况,我告诉你吧,
我在广州花都设计研发了这个魔刃,试验版的车架都是我手工制作,我对车架制作的精度要求偏高,
所以特意在展会上寻找做工最好的厂家,然后选中了深圳的一个车架厂合作,他主要做外销,当然也做国内的订单,所以要求偏高,这正合我意,但第一次商谈量产魔刃的车架,失败了,因为要妥协舍弃原有的一些特色,我很难接受,但一年后,不能再继续等待下去了,于是再去深圳商谈,当然妥协了还是得妥协的部分,但车架几何不变,只是管型尽可能使用他们现有的模具,于是魔刃的量产版车架、前叉(当然是没有减轻孔的)量产了100份,
我有个之前在永久的同事移民去了新西兰,她说,新西兰单车运动的氛围不错,希望能把我设计的车发往新西兰,她来做销售,但车架必须通过欧盟测试,
于是发了一个车架到制作魔刃的深圳厂家,他们有渠道可以做测试,但车架厂老板说量产版的车架可能无法通过测试,建议增加架构,
但2.46KG的车架,车友已经觉得偏重了,所以实在不想增加结构,所以我坚持不加结构做测试,这样即便出问题也更容易了解到底是不是我的设计有问题,
大概三周后,深圳那边说测试通过了,真是皆大欢喜,之前的深圳厂家老板的顾虑也烟消云散了,
2个多月后,那台紫罗兰的魔刃到了新西兰,她告诉我,车包装得很好,超出她的预期,想再要10台,我说你还是骑一段时间,至少1000KM之后,真正了解了魔刃再告诉我需要多少台订单,
我可不想销售魔刃的是个对魔刃一问三不知的,她说,好吧,
她告诉我,在新西兰,是否知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车到底怎么样,尽心做好你该做的就行,
当然不久后某宝上也终于开始正式销售魔刃了,但销售成绩很差,我也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