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中F20RAC, 座位设定不算後, 而且装有锁踏, 是实际使用中拍的, 後面的钛版20是陈列状态脚跟也没有的, 这样比较不客观, 70度的坐管设计是最初的小轮车设计方案, Gios, KHS, 老鸟都这样的, 因为外国人较高大, 如果跟随公路车的设计, 骑手重心就会靠得很前, 高速下坡会不够稳定, 易生危险, 如果比较大行车, 大行的坐管就很合理, 为了保偿重心前倾的问题, 大行的虚拟上管长度往往也比较长, 以我个人来说, 大行和KHS的虚拟上管就差9cm, 这是相对数值, 我个人身栽是163cm算是矮小, 如果身栽较高的人数值也相对增加, 由於大行车是前倾头管的, 所以高大车手问题也不大, 但是KHS的头管是平行角度的,如果骑手身栽高大的话, 就必要用较长的立管作出补偿, KHS要发挥更好效律锁踏是必然的, 遇上高速的长下坡就会明白.
个人不喜欢Tyrell, 因为头管的角度很不自然, 据说高速时并不好入弯, 角度要拿捏得准, 一摆到底, 如果边转边修正的话有点晃.
PRP只有钢架, 玄门正宗没有什麽花巧, 和日系小轮车却不是同一类风格, 我就不打算比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