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为了给小布再减点重,就去买了两根钛合金的座管,
两根的直径和原厂的比都有一点点偏差,银色的一根略粗一点点,把座管螺母松开一点还能装上,配合比较紧密
黑的一根又细了一点,座管螺母要在紧上一圈多才能夹紧,于是搞了个易拉罐铝皮打算垫在车架里减少间隙。
这个操作要换在大行上还是挺简单的,直接抽出原来的衬套垫进去就行了。
由于小布用了焊接的一体坐管夹,所以顶部做了个凹槽容纳变径套的凸缘,防止抽拔的时候脱出。
用上了钳子撬棒,费了一点力气把套拔出来之后才发现内有乾坤。
首先是套子材料比大行用的材料似乎硬很多,长度也短很多,但是不影响夹紧这么光滑的座管。
第二是套中间的方形突起,可以配合车架内部的留洞,防止变径套旋转。(忽略粘掉的油漆,原厂的胶水用的不少。。)
第三点是套子前方底部的凹陷区,开始还又点疑惑,后来放车架边比划了一下,就知道凹陷的用意了
凹陷区正好对应钢架的焊缝,车架的焊接区域受热是会有一点变形的,看过老钢架制造的过程会知道,
高级一点的钢架最后都会用一根长长的座管铣刀把座管内壁过一遍,去除坐管夹切缝部位的毛刺,喷漆中进入座管部位的油漆,
顺便修正制造中产生的变形。
小布这个可以看到内壁残留的油漆,所以是没有铣刀修正的流程的,但它在变径套上做了凹槽来修正车架的变形,也算是有心了。
对比一下目前市面上买的超慢家或者花家的变径套,都是直筒筒的没有处理。
顺便再列举其他两个第三方改件的看法,就当不成熟的一家之言吧。
一是折叠铰链C扣:
通过接触面留下的印记可以看到,原厂的C扣与钢架接触的表面并不是个平面,铰链处受弯后最大的受力点在底部,
C扣的内表面是个弧形,这样就保证了C扣可以有效的施力在最大受力点。
而第三方的改件,之前看到过的CNC加工的产品应该十有八九都是平的接触面,这样底部接触点磨损之后受力点就会逐渐上移。增加铰链轴负担。
C扣算是易耗件,建议的替换里程好像是1万公里左右,就是考虑磨损之后对底部夹持力的降低。
目前好像只有DCCH的一款产品才做了原厂一样的造型,所以这个大家自己判断吧。
二是张链器的一些设计细节
原厂的二速塑料张链器在上导轮支架上面有一个小小的突起,从顶部看下去的话它也是向内侧延伸的,而在单速的张链器上就没有这个设计
具体的功用不太清楚,也许是为了维持链条的稳定,或者是限制第一片飞轮的尺寸?
这个挡片应该也不能做的太长,不然就会碰到更大的飞轮片。所以看起来就是为2速的变速配置的。
再看一下目前市面上的改件,但凡做了这个造型的,十有八九,却没有再往纵深方向延伸。
如果这个东西是有实际功效的,就应该原样照抄,如果没用(实际上好像也是没什么用)那就完全没必要做这个造型。
最后个人对小布的设计感受,用几十年时间只出了一款产品的厂家,应该是对各个细节都经过了无数轮的考虑,每种材料每个尺寸应该都有它的意义所在,做改件没问题,但应该先研究好别人的设计初衷,先抄到百分之一百,再改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