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羊城晚报:广州市花,还是木棉么?
昨日《新快报》在头版刊登“寻找羊城市花”、“征集木棉花海照片”的启事,勾起新老广州人不少感慨。“木棉在哪里”这个让人尴尬又心痛的提问,直指木棉花在广州街头难觅芳踪、更难成景观的现实。以至于有专门寻花的老外打趣地问:“广州市花,还是木棉么?”
加之这两日微博上疯狂转发的一张摄于南海桂城海三路与桂澜路交界段“木棉一条街”的怒放胜景,更是让不少广州人艳羡不已。有网友评说“广州的市花在南海盛放,抢晒广州的风头啦!”也有广州网友筹划着赶去一睹芳容,急问:“木棉还开着吗?广佛地铁通到那里吗?”
春意盎然的广州竟独缺赏木棉花的好去处,这股波及老广州、后生仔乃至洋街坊的焦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件好事,它让我们看到新老中外的广州人对广州这座城市的感情和文化认同,也说明木棉花作为广州的一个文化符号,其包装推广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为文化符号的木棉花,它是广州2010年亚残运会的吉祥物,是很多企业的标志或徽章,是政府网站上的标志性图标……但让人遗憾的是,政府部门在积极赋予木棉这样或那样的符号意义时,现实中种植的木棉树却越来越少了。这也无怪乎一路循着木棉标志来广州寻木棉景观的游客只能抱憾离去了。
据今年2月广州两会期间民进广州市委员会递交的一份提案称,广州近200条道路(主次干道)30多万株路树中,乔木品种有近100种,而木棉在行道树中仅占行道树的0.7%左右,且全市没有适宜观赏、形成氛围的成片种植区域。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在解释木棉稀少的原因时说,木棉花因花落砸人、飘絮过敏、遮阴不佳等原因遭到部分行人投诉,所以近几年园林部门在选择行道树种类时,已用其他树种代替了木棉。木棉不会说话替自己辩解,只因遭人投诉就被弃之不用,哪怕顶着市花的头衔,这真让人唏嘘不已。
试问,广州曾有人因私摘路边芒果而摔伤的事,是否芒果树也要因此被移出绿化树的清单?还有大王椰树遮阴效果更差,是否也该一并废弃不种了?至于飘絮过敏,过敏体质的人应该不独独对木棉过敏吧?
木棉自1982年经70多万广州人票选成为广州市花以来,被抽象成一种文化符号,赋予了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说木棉是广州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恐怕没有人会否认,但它会不会最终沦为一个纸面上的符号而已,从现状来看,还真不让人乐观。木棉种植得越来越少,非寻常所易见,文化符号找不到实物依托,这叫怎么一回事?
正如今年两会期间民进广州市委员会的提案中所建议的,木棉花的种植必须提到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无论是打造木棉景观路,还是木棉主题公园,抑或举办木棉旅游节,公众对木棉的深厚感情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木棉树来寄托,否则,木棉符号的过度使用只能激起更多公众寻不见木棉的失落感。
羊城广州的这个春天,因一朵木棉花,我们见证了广州人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但愿下一个春天,有更多的木棉,盛开在广州的春天里。
南海的木棉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