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W初学咋练,比例和细节搞不定,当示意图看吧。
概括:把20寸版的左撇子挪到前边,分成上中下三截,并改用左右上三个圆滑管。
组合方式
总共分三部分,头管,叉体上,下部分。
头管可拆,把立安装在头管上。头管位于车架头管外部,平行于车架头管。就是把左撇子挪到前边的样子。
叉体上部分是固定的,像一般前叉一样装车架上。
叉体下部分连轮组,刹车,挡泥板,折叠时拆走头管和叉体下部分。
叉体上部分经碗组上下端两点和头管连接,通过直线滑动和叉体下部分结合,安装时沿前叉受力方向插入,拆
开时反方向抽出。可以通过类似登山扣绳索连接下叉体和头管,保证使用时下部分不会弹出。
前叉受力时,叉体下部的上端滑动处插入头管内部顶压缩活塞,实现避震。
设计权宜
取性能和折叠体积,舍折叠时间。
拆头组大概要解一个坐管架,拔一个插销,一个绳勾。
和拆前轮相比,好处是装挡泥板不增加拆后体积,不用调刹车。
缺陷:因为头管在车架头管前方,所以把立位置也偏前方,大约5cm。
优点:
因为避震系统在头管内,而小轮头管很长,所以可取得110mm以上大行程,估算130没有问题。
前叉锁死旋钮容易安排在上管顶端,靠近把横中心,线控锁死和软硬调节易于操作,改线控也只需要拉二十厘
米的线,不用线管。
气室容易做粗,故气压可降低。前叉打气可用一般气管气嘴。
因为滑管不需要密封,所以前叉上下部分间滑动部分使用直线轴承,就像左撇子有较高润度。本设计直线轴承
使用工业标准件即可。
头管通过上下距离15cm,前后距离5cm左右的两点固定,能实现较好强度。
没有双筒前叉内管的限制,可以伸出两个气嘴,实现对任意负载的LAS(线性气弹簧)。
LAS气室:通过最大尺寸受限的高压气室和低压气室串联,拼接两段玻意耳曲线(f(t) = k/(1-t) )逼近弹簧的一次曲线
参考这篇文章
http://www.bike-mania.net/archives/tag/%E5%89%8D%E5%8F%89/page/2http://blog.xuite.net/gptomas/gptomas/2598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