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晒稻子想起我小时候。小时候遇到农忙我也一般不会闲的。经常是晚上做好作业后,兴冲冲到田里干活。晚上田里的空气清新极了。在田里割稻子,镰刀划破手是常事。割好的稻秸一捆捆扎好,装上三轮车载回家。我骑大凤凰自行车慢慢帮运,把扎好的秸秆“劈叉“挂在后货架上,一次能运四五个。打稻机准备好后,直接用长竹竿引线,挂到电线杆上,按下电闸,就轰隆转起来。农忙用电是国家的,所以不接自家电表。搭好棚子,一切就绪后,秸秆按在机器上,一粒粒稻子就被甩下来。我老家在江苏长江边,除了98年大洪水被淹了,印象中没遇到过灾年,稻子都是堆积成山。晒稻子的时候,家里的院子绝对不够用,于是经常铺在国道上。不怕车子去压,就怕二货洒水车的无情走位。这时候,我便有时间去帮助其他伙伴干农活。那个时候邻居之间好温暖。后来有了联合收割机,大家就省去很多麻烦事,不过我还是喜欢往田里跑。
这个灶在我家那里叫“锅囱“(音tong一声),后面是烧火的地方。小时候最舒服的家务便是烧“锅囱”,农忙割下来的光秸秆,晒干后便派上了用场。我坐在后面,一边往里添秸秆,一边玩。我烤过红薯,烤过知了,烤过青蛙,还曾经把小猫硬往里塞。上高中时,同学给我打印了几页咸书,A4纸,我一边看一边烧,记忆犹新。这个锅子是铁的,需要定期要扒开清一下锅底的灰。烧出来的米饭、炖出来的汤,极为好吃。“锅囱”是家里很重要的地方,每年腊月小年都要祭灶神。现在也基本不用了,很多人家翻新装修,敬过“菩萨”之后,就把它给拆了腾地方。乡下现在家家用mei气灶,但这个“锅囱”大家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