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是好友jack的451tune轮组,关于这对轮组以及他的reach车架,我发过不少帖子
当初,2011年编轮的基本功已熟练,但和现在的功力比还是差的太远。
这轮子也算是命运奇葩,编好放了3年没用过(说明reach3年都没装起来
)
然后拆了花鼓准备编厦门碳刀,又被我忽悠败更毒的轮组
于是这对tune铝轮再度编回去,当粗用轮组了。
时隔3年重编,会有一些对比心得。
首先要承认,3年前我对驱动条的方向认识还不够刻骨铭心,那时是编反了的
这次把这个错误改了过来,当然,花鼓耳会留下痕迹
这对tune花鼓,后面mag170是新版,无牙纹结构,需要靠薄垫片调节
如果你现在买tune花鼓,而没有这种垫片,可以保证花鼓百分百轴向框量(表象就是超级润,但培林死的快)
银色那圈就是0.1mm垫片
以前是没有螺纹胶这种概念,现在弱张力侧必须加螺纹胶,同时条帽垫圈也是必备的
气嘴孔正对花鼓logo
在几年前,tune花鼓还属于最轻的花鼓之一,仅次于extralite
不过现在重量已经完全没有优势,dati那变态的重量价格比,大家都懂
tune能卖贵7-8倍,自然还是有自身的实力
看tune花鼓耳孔的沉头处理,和dt辐条头部完美契合,犹如一体。所谓细节决定品质
像我这种精度强迫症患者还是很愿意为这种小细节买单。
这只tune前花鼓倒是老版本,有螺纹结构,靠一个内置橡胶圈调整间隙
如果一个轮子这样展现给你,其实很多细节是看不到的
我在编后轮的时候,发现后圈辐条孔全部打歪,成为一个天生的“微偏心圈”
这个细节把握住,可以轻微改善后轮张力平衡,当然如果编反了,就加剧张力不平衡
再比如,xr240圈在接缝处,一定有一个辐条孔是更靠近接缝
这个孔在装条帽的时候,转动阻力会比其他孔都要大
所以把这个孔安排在非驱动侧,是最好的。
这些细节处理虽然不会影响大局,但3年前我肯定不会想到。
关于张力,现在对各种辐条应该到什么张力有了比较清晰的经验,也会尽量去调节单侧同张力
比如1.8圆条,到25就可以了,再加高张力,条帽很难转动
后轮张力也是如此
可以发现非驱动侧张力几乎达到驱动侧的80%
这说明2点:1tune花鼓几何好(wl只有31)
2前面的微偏心处理有点效果
最后是轮组重量,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比3年前重了4g,其实就是mac条帽垫圈的重量
垫圈这东西还是有用,高张力手感平滑不少。
说好12月休息一个月,但,根本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