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直往前走,翻过琶洲大桥,接近我的第一个目的地

琶洲大桥下的这个发电厂看样子已经被拆迁了,门口挂着卖设备的公告。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红专厂——一个罐头厂改的“创意产业园”

门口贴着是靳埭强的展览海报,在十几年前我还在混广告公司的时候,靳氏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在靳的展馆面前转悠了一圈,终于还是没有进去,一来我也不混广告公司很多年,二来我的车也不好放……其实还是因为靳氏的东西看多了审美疲劳了,他的东西无非就是把一些中国的传统东西符号化,以迎合这个消费主义的世界

其实我主要还是想来靳氏展馆对面这一家:车学社——广州的一家豪车店。

这家店里面挂满了都是各种什么A啊B啊什么的,不过对于我这屌丝 来说看那个也不是望梅,也止不了渴。我今天主要还是来考察一下按摩师的YQ的

车学社老板很热情,还主动让我把车子拿出去试骑了一下。其实我真的挺喜欢这个18寸车子,样子小巧非常可爱,做工也很不错,车架非常扎实。要说它重量重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骑惯钢车,9.x的重量对我来说已经是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头管有点软,左右摇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就是骑在上面用力往身边拉的时候会感觉有点变形,不知道是调试的原因还是怎么的。然后我还试了一下折叠,确实如它定位的一样,不是为了折叠性能而设计的,折叠后不能提,但是推行还是挺顺畅的——这一点是最影响我的购买欲的,各方面都挺好,但因为我没有四轮,所以买一辆4+2专用车回去是有点淡腾啊。
离开车学社,我在红专厂转悠了一圈也没什么特别的,于是继续沿着临江大道前行

到达了广州的新中轴线,这条线一头是小蛮腰

另一头是故时广州最高的建筑88层中信大厦

不过珠江新城是一个乱糟糟的地方,号称广州的CBD但其规划就如一陀屎,而且对自行车特别不友好,如果你不是一路违章,休想骑着单车创出这个区域。俗话虽然都是一直把“北上广”连在一起说,但广州一来没有北京那种“皇上”边上的感觉,又没有上海那种“高富帅”,总的来说比较市井,折腾这种“高富帅”玩艺总是折腾不像。

逃离了珠江新城,进入旧日东山区,马上心情平复了很多,这里的小楼街道都是民国时期的遗址,民国年代官员们大多住在东山,而富商们聚居西关,所以有“东山少爷西关小姐”一说。这里的小红砖洋楼,别有一番味道。

我的一个朋友10多年前sars过后买了这里一个单位,而我用差不多的价钱在离这里20公里的番禺买了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单位,10年过去了,我的帐面上也算百万富翁一个,我那朋友……我都不敢问他这房子值多少钱了。不过我和他都一样,这都是账面上的,真把这房子换成现金,那我们只好去睡街边了。

打电话给我朋友,他刚好不在家,所以想去讨杯茶的计划落空,直接去工作吧。本日行程45公里,就是不知道晚上工作的时候客户有没有 被我熏到。

全文完,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