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99阅读
  • 43回复

[游记大片]闽北之行(060)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025
金钱
17488
威望
215
贡献值
2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1-10-11
   记忆中的两棵李子树已经没有了。
   如今又从根部长出这些小枝。
村子里就是这样的石板桥多。
这座独木桥到如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据说是清光绪年间一棵大树倒下,正好倒在了小溪的两边,村民就把大树的枝条都给清除了,就形成了现在的独木桥。
好大一棵树。
平淡的生活背后,也只是那一杆笔,一本书,一碗水;或是那一辆单车,一座山,一条熟悉的路线,如此而以。

发帖
3025
金钱
17488
威望
215
贡献值
2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1-10-11
这山体滑坡处就是之前说的建瓯天后宫内雕刻“黑妈祖”所用“神木”的出土之地。
村民们为了纪念“神木出土”在村里自建的筹岭村天后宫,这尊妈祖像尚不可能同建瓯坑里的“和平女神”相媲美,然而却有自己的特点。他所雕塑的“和平女神”,面容较消瘦,这比城里 有华贵的半满形象来,侧也意外地具有“山里人”形象的特点。如果妈祖真的有灵,她从海边进了山村,“入乡随俗”,倒显得更加得体,真正视近农民了。
平淡的生活背后,也只是那一杆笔,一本书,一碗水;或是那一辆单车,一座山,一条熟悉的路线,如此而以。

发帖
3025
金钱
17488
威望
215
贡献值
2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1-10-11
最后为大家献上一篇关于“神木”出土所发生的故事。
平淡的生活背后,也只是那一杆笔,一本书,一碗水;或是那一辆单车,一座山,一条熟悉的路线,如此而以。

发帖
3025
金钱
17488
威望
215
贡献值
2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1-10-11
福建建瓯天后宫神木妈祖
天后宫神木妈祖,建瓯在水路运输鼎盛时,城关建有数座天后宫,供奉妈祖天后。
1998年,埋藏大山深处千年之久的千年树龄柳杉神奇出土,巨木雕成妈祖神像供奉在坑里天后宫,闻名海内外,瞻仰者络绎不绝。悠久的历史,陶冶了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建瓯民间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多姿。
平淡的生活背后,也只是那一杆笔,一本书,一碗水;或是那一辆单车,一座山,一条熟悉的路线,如此而以。

发帖
3025
金钱
17488
威望
215
贡献值
2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1-10-11
筹岭村泥石流及“神木”出土始末
现场地点:建瓯市玉山镇筹岭村石塔山蝙蝠仑中段两侧及横坑垅、大门洋至筹岭村南口外。南口至蝙蝠仑中段山脚约1公里,至大门洋最近处约30米。
现场原状:筹岭村南口外有溪涧一条,源自七笑山,由南而北,细水长流,至旱不干,过村中,经玉山、小桥注入闽北主要支流的建溪。筹岭村南口外,以那溪涧为界,东侧南段为横坑垅山地连着蝙蝠仑。仑上虽较陡峭,但毛竹成林,植被覆盖。横坑垅有可耕园地。溪涧西侧南段及西侧北段两岸共为一百多亩的大洋田,地名称“大门洋”。溪涧中段有一拱桥,联接东西两侧的田地。拱桥附近、溪涧两侧有淡水养殖基地,当年投放石蛙(棘皮蛙)幼苗(蝌蚪)两万科尾、鳖(甲鱼)苗一万多只。目侧蝙蝠仑,共高度与武夷山的天游峰相仿,长度较天游短。天游峰为石壁,蝙蝠仑则为竹、木、尾草和攀藤植物所覆盖。
变迁后的状态及其有关情况:
阳历6月的节气为芒种、夏至,北乃常年的梅雨季节。当年6月上旬开始阴雨连绵,6月20日,天放睛,午饭后,时任村主任的林贵贤到大门洋养殖基地劳作。其位置在赤脚仑下大门洋中部石拱桥附近。约2时半,乌云渐厚而压顶,突然一声巨响,林氏大吃一惊。他摆头一看,蝙蝠仑已崩塌,疯狂的泥石流倾泻而下。林贵贤朝着村口的方向狂奔,奔出30余米后,身后泥石流铺天盖地而来,淹没了他的膝盖,从泥浆中掐扎而出。回头一看,他原来站立的养殖基地顷刻变成了高高的土堆,浸在黄泥浆之中。他暗自庆幸死里得生(无法躲避却得生边)!由于他的健在,便成为这场自然环境突变奇异景象的唯一目睹者。
事后,人们勘察山崩现场,发现该山仑恰巧沿着山脊削平似地崩塌而下。有人估算,约有50万立方米的泥石成流,压在横坑垅和大门洋的山地与洋田上。一百多亩正在抽穗扬 花的水稻和不久可上市的三万多只石蛙与鳖鱼全部被埋葬在深深的泥石之下。横坑垅东侧山坡上(即蝙蝠仑中段)50多亩毛竹林也全部被摧毁。前后仅山体面貌改变了,溪涧改道了,道路被封了,田园不见了,顿时出现一片新荒野。幸亏泥石流至村口即止住,全村房舍、人畜安然无恙。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使举村惊愕,却又相互庆幸。
平淡的生活背后,也只是那一杆笔,一本书,一碗水;或是那一辆单车,一座山,一条熟悉的路线,如此而以。

发帖
3025
金钱
17488
威望
215
贡献值
2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1-10-11
泥石流的冲力大得吓人。原来讫立于大门洋中的一座巨大岩石(高6米许,顶坪60多平方米)被推出50多米外,埋入泥石下,只露出桌面大小的一角。巨石原址附近,还有一座孤立的小山丘,也被整体推移至100米之外,立于溪涧新河道(改造后流经的地方)的东侧,与赤脚仑尾正好遥遥相对。
泥石流过后,6月21、22日连降暴雨两天,溪涧猛涨,村民们提心吊胆,深怕再闹泥石流灾害,结果平安无事。村庄虽未被淹,但山崩处的黄泥水(群众称之为洪水)一直流了半个多月才澄清,而一般山洪最多一两天就可澄清。
这两天滂沱大雨,是建瓯二百年所未遇的大灾害。6月22日,建瓯市区受淹,洪水涨到鼓楼二层,筹岭村安然无恙,人们再一次相互庆幸。
洪灾过后,不久位于小山丘和被埋的巨石新址东北角靠近村庄南口不远处,土石堆中露出树根与树干,树根表层似乎有点炭化。首先发现者为伐木能手余家生。他以手触摸树根树干,闻到一股香气,他既惊奇又兴奋,转而喜悦。他以为埋于地下的木头乃无主之物,可以拾取。于是连忙取来锯子,铲掉泥石,露出大树干,打算锯成数段搬回家。说也奇怪,这位伐木能手一时作 不了,猛一拉锯,锯子便断成两截。由于山崩地裂的神秘气氛依然笼罩在全村人的心坎上。锯子一折断更加令人发惊。因此,余家生再也不敢“染指”这出土的巨木了。村民们得此信息后,齐声称奇呼出土的大木头为“神木”。这一约定俗成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出土的“神木”共有三件。其一为巨木,三件中最大,长7米多,周长4人合抱,木体的上下粗细较匀称,质地坚硬,未见腐朽处。其二为稍短巨木,长近4米,直径比前稍小。其三为粗大的树头与树根。据有经验的人判断,这样的段木是经过砍伐后而入土的,不是整棵树丛入土的。经过细辨年轮,最大的一棵,树龄约893年。又经有关专家化验,埋入地下约1200年之久。至于是人为的埋藏或者是地层变动而遭埋没的,尚难辨别。
平淡的生活背后,也只是那一杆笔,一本书,一碗水;或是那一辆单车,一座山,一条熟悉的路线,如此而以。

发帖
3025
金钱
17488
威望
215
贡献值
2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1-10-11
“神木”信息传开后,那棵最大者应建瓯市坑里天后宫执事先生们的请求,给予运往坑里天后宫,雕塑成妈祖像。此尊妈祖像仿照莆田湄洲上石雕“和平女神”的造型制作。雕成后净高6.8米,另加底座宽3.24米,神像本作与底座的重量共约10吨。
这座妈祖像,不仅原料“神木”来得奇,其形成的过程也蕴含着无巧不成的趣事,前后都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建瓯古城亦为文化古城,城西与城南皆有溪流,汇成闽北重要支流之一的建溪中段,下游水路距南平120公里,上游船可直溯建阳,小舢还可直抵崇安、浦城及政和、松溪,中有航运之利。因此,前人曾在城边高门头建过天后宫,塑造过妈祖像,直到“文革”期间,与水南山上的宝塔同遭破坏。依照传统习俗,凡州府、县城都把宝塔作为标志性建筑。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后,有关方面结合开发旅游资源,同意群众重修水南山古塔。随着海峡两岸同胞民间往来的日益频繁,移居台湾的乡亲怀念家乡时也不忘家乡的诸多古建筑,其中包括古塔和天后宫,陈长婢等先生,为了促进海峡两岸同胞的文化与经济上的交流,同时为家乡发展旅游事业增添景点,遂于1997年初,建议重建天后宫,鉴于其原址已作他用,即提议在坑里太保庙的南侧立宫,与观音殿等佛教禅林互相衬托,各得其所。同时又与坑里公园毗连,可供人们休闲游览,建议提出,一呼百应,经有关部门同意后,逐于1997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时)动工。施工后,一切进展顺利,然而对妈祖神像如何塑造却一直定不下来。有的主张仿效湄洲岛和平女神的造型,用巨石雕刻;的有则主张体现闽北林区特点,选用名木来雕塑,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六.二二”洪灾过后不久,筹岭村村民余先茂进城向熟人披露了“神木”出土的情况。陈长婢得悉此事后,顿有感悟,立即邀约建瓯著名根雕工艺师朱文钦、李德友赴筹岭实地考察。他们一见到“神木”都十分惊奇,那7米多长的古木,似乎浮现出妈祖的轮廓。他们三人有着同样的感觉,同样的见解,立即与筹岭村人诚恳协商。主人们从善如流,慷慨揖让。本来该村也有意用“神木”雕神像,但考虑到建瓯古城的需要,也就大方地割爱。他们识大体、明大义、认识到一旦古城新景点增辉发达,筹岭也会随着出名的;只要古城的经济发达,其功力也会辐射到各个乡村,筹岭将会受益的。因此,大家让建瓯坑里人如愿以偿。那一段大“神木”重达壹万公斤,在筹岭人的热情帮助下,于1998年9月16日运抵坑里。经过再度认真比量,高度与大殿相适。更耐人寻味的巧事又出现了二次(9月17日),福州市木雕厂的著名木雕工艺大师李华锋先生恰巧到建瓯来,陈长婢等执事先生闻讯喜出望外,立即邀请他来显示大手笔。李华峰见到那神奇的古木,立刻泛起了艺术创作的冲动,于是答应了坑里人的恳切请求。他把自己的任务巧作安排,挤出三个月时间,把那段“神木”精雕细琢,塑造出一座栩栩如生的和平女神。坑里人也就把这作品作为妈祖神像来供奉。李华峰先生的作品问世后,朱文钦和李德友又与人徒弟齐心协力,以根雕艺术去表现林默娘生前和羽化成妈祖海神后的许多传奇故事。这一批根雕系列艺术品沿着大殿的后墙及两侧而置起来,烘托出“和平女神”的中心地位。整个大殿显得很庄严,堂皇而富丽,艺术特色十分鲜明,确实无与伦比,就木雕与根雕的布局而论,堪称天下第一家。
平淡的生活背后,也只是那一杆笔,一本书,一碗水;或是那一辆单车,一座山,一条熟悉的路线,如此而以。

发帖
3025
金钱
17488
威望
215
贡献值
2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1-10-11
建瓯天后宫对外开放后,迎来八方游客,来者都为“神木”的出现称奇,为“神木”的妙用喝采。有的游客还特地到筹岭观光,领略“神木”出土处的风情。这又勾起了筹岭人的复杂性情。他们为“神木”的奉献一事既感到无比的高兴又有不尽的惋惜。高兴的是建瓯古城果然添了新景观,有朋自远方来,筹岭也跟着出了名。惋惜的是,筹岭离城70公里,乘车前往观光一起趟,也得花去大半天,而且好花开在别人家,自己作不了主。因此,有人又提出:筹岭也应当利用另一段“神木”雕尊筹岭妈祖像,并在“神木”出土处附近建起妈祖圣殿,以便同建瓯古城的新天后宫相呼应。目有所思、夜有所梦,有的村民竟然在梦里参于建造天后宫,雕琢妈祖像。此事一传开,更多的村民当真了,议论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经过一番酝酿,逐渐形成“开发大门洋、先建天后宫”的共识。
母庸讳言,在筹岭村民中,不少人要求立庙造像是为了敬神。他们认为:1998年“六.二二”泥石流和“六.二二”闹大水,全村的人畜无一损失,又赐“神木”,完全是“神明保佑”,所以应当立庙敬神。村干部和村中的知识分子思想境界较高,虽然他们不强行反对“立庙造神像”,但他们却另有所图,即有顺应自然以开发旅游资源为出发点。因势利导地团结全村群众很好地利用带有传奇色彩的事件与特征,逐步发展旅游农业,繁荣本村经济。因此,筹岭也出现了妈祖文化。
就筹岭的情况看,逐步发展旅游农业,不无道理。该村本来是个苍松翠竹环抱、林产、农产和养殖业并存的大村庄,居民集中、人文基础较好,现在虽然荒废了一片良田和养殖地,却增添了泥石流和“神木”出土的遗址,同时,村内外,山水间原有的奇石怪树和大小洞穴不少,还有甘甜的山泉,有翠绿的茶园,还有其他山区的特产,如此等等都是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村子距古城虽有70公里,距镇上虽有20公里之遥,但交通方便,早已通汽车,就在建瓯通往闽东闽北各地的省道旁,无论从建瓯市或是从古田县组织旅客到筹岭作半日游或一日游都可作出适当的安排。至于农业如何适应旅游农业的发展,调整先产品种结构,也是我国加入WT0之后的农业的新课题。
平淡的生活背后,也只是那一杆笔,一本书,一碗水;或是那一辆单车,一座山,一条熟悉的路线,如此而以。

发帖
3025
金钱
17488
威望
215
贡献值
2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1-10-11
由于目的明确,筹岭人不先撖硬套坑里的模式。他们经过深思熟虑,作出新的决定。他们认为如果把那段近4米的“神木”也雕成妈祖像,后人就看不到稀奇的“神木”了。他们经过考察,认出了那段“神木”为香榧树干。而今,在他们村里山上还保存着许多枝荣叶茂挺拔大的香榧树。香榧树结出硬壳的果实、果仁为喷香的香榧子。杭州风景区经常出售得榧子,把这作为特色的旅游商品。筹岭人当然也欢迎人们多尝一尝当地的香榧子。这一发出更使他们开了窍,于是到山上寻找一棵倒下的香榧树来雕塑“和平女神”。香榧木纹理美观,质地类们黄杨木,作为雕塑材料是很雅致的。将来,游人在鉴赏用香榧木雕成的妈祖像时,还可欣赏香榧树林,品尝香榧子,“三美”合壁,言不快哉。
筹岭天后宫的地址选在与小山丘新址相隔50米,相对而立的赤脚仑尾,站在殿前,那个神木出土处,可建亭立阁的小山丘,清游的溪流与道路,村子南口的牌楼可尽收眼底。向右侧看,蝙蝠仑的崩塌创口,历历在目。向左侧看,则呆欣赏郁郁葱葱的山林,品味宜人的竹浪。在筹建的过程中,村里指派医生谢庭顺、木雕师傅有提到建瓯坑里和莆田湄洲岛取经,与有关方面取得联系,按民俗履行湄洲分灵的手续。
平淡的生活背后,也只是那一杆笔,一本书,一碗水;或是那一辆单车,一座山,一条熟悉的路线,如此而以。

发帖
3025
金钱
17488
威望
215
贡献值
2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1-10-11
这里又出现一个“无巧不成书”的趣事——雕刻师傅肖托竟然是妈祖的同乡,是莆田市积极带头研究妈祖文化的肖一平先生的同宗。筹岭多姓氏,大部份村民都已世代相传为百年,唯独原籍莆田县华亭镇的肖托一户到此安居不久,但已同全村人就密无间。肖托的手艺是祖传的,又是妈祖故乡人,便自然地成为筹岭妈祖的雕塑者。有了这个现成的人才,也是筹岭人下决心建造天后宫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同宗肖一平先生,在海峡两岸还在互相敌击的年代,就预见到妈祖这“和平女神”的民间信仰,将推动两岸同胞的交流,为促进祖国走向统一奏凯歌,于是到处奔波,按集材料开展研究,产生了极其积极的社会影响。肖托也是以自己的实践,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山村里,增添了妈祖文化研究的新内容。尽管他未欠过同崇肖一平,也不大了解肖一平先生热心家乡事业的作为,然而他为实现筹岭老乡们的愿望而努力的精神,与自己的前辈那种积极行为是很合拍的。
肖托的作品尚不可能同建瓯坑里的“和平女神”相媲美,然而却有自己的特点。他所雕塑的“和平女神”,面容较消瘦,这比城里 有华贵的半满形象来,侧也意外地具有“山里人”形象的特点。如果妈祖真的有灵,她从海边进了山村,“入乡随俗”,倒显得更加得体,真正视近农民了。
筹岭村天后宫建成了,2001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初六日)举行开光仪式了,陆续有些人来观光。但这仅是该村建设旅游农业的一小步,要如愿以偿,还说从头计议,认真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经教育村民爱护该村的山上水水和一草一木要保护好泥石流及“神木”出土的现场,尤其要注意对“神木”的科学保护。它是出土文物,埋在地下千百年,一旦出土,温度湿度不同,容易变质腐烂。如何保护好应当请教文物保护专家,采取必要措施,并该注意防盗。同时要对全村的建设作出切合实际的规划。所有这些正是筹岭人正在考虑的大事。
平淡的生活背后,也只是那一杆笔,一本书,一碗水;或是那一辆单车,一座山,一条熟悉的路线,如此而以。

发帖
3025
金钱
17488
威望
215
贡献值
2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11-10-11
还有此次的路线图。
平淡的生活背后,也只是那一杆笔,一本书,一碗水;或是那一辆单车,一座山,一条熟悉的路线,如此而以。
发帖
125
金钱
77
威望
8
贡献值
0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11-10-11
想起了建瓯板鸭
发帖
738
金钱
643
威望
56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11-10-13
又看到这个颜色头管的060啦 lz好久不见
发帖
121
金钱
147
威望
1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11-10-15
楼主的长途能力不错
健康生活,从骑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