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传奇造就了许多“路线”:既有充满了文化想象的“张爱玲路线”,也不乏小情小调的“情侣恋爱路线”……上海就是这么个稀奇古怪的地方,时尚在不可能、不起眼的地方酝酿出来。
喜欢某个弄堂,某所房子,把自行车一支,人往墙上一靠,尽可以呆着沉醉了。走走停停,心态好,玩得也自由自在。在北京,也有人骑车穿胡同,就像王小帅拍的《十七岁的单车》那样。上海的弄堂房子则杂糅了各方特色,总有许多精彩的建筑细节,法国的、英国的、西班牙的……
范园(Fanyuan)即华山路1220弄。在区境东南部,江苏路、平武路之间。占地5公顷。民国5年(1916年)建。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三层花园住宅12幢。业主自诩是当时模范的花园式洋房,故名范园。居民600余人。为区境高级住宅区之一。
目前是华东某医疗部队的住所,早年的建筑夹杂着现代的设备,透露着历史的味儿。
这个别墅不知道以前住着哪个人物,现在也就被包裹在摩天大楼的脚下。
-----------
淮海中路927弄的淮海坊(原霞飞坊)是卢湾区典型的新式里弄建筑,屋面统一的小烟囱和清水红砖墙面形成建筑群整体特色,颇为壮观,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是珍贵的历史遗产。竺可桢、徐悲鸿、胡蝶、许广平等名人曾居住于此,也为淮海坊的建筑风格注入了特殊的韵味。
(图:几户人家一起用的下水道,下雨的时候雨水通过这个“八爪鱼”搞定)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1936年底迁居霞飞坊64号。抗战爆发后,她毅然留下,保护鲁迅的遗物遗稿,积极投入鲁迅著作的整理、出版工作。1938年4月编成《集外集》,6月辑成《译丛补》,并与胡愈之一起,由复社以鲁迅纪念委员会名义,以寓所为编辑部,编辑《鲁迅全集》,不久又筹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还为数十家报刊杂志撰稿,发表大量纪念鲁迅的文章。
1937年7月,巴金从拉都路敦和里搬到霞飞路霞飞坊59号(今淮海中路927弄59号,又称淮海坊59号)。同在霞飞坊居住的还有许广平、竺可桢等。霞飞坊面朝热闹的霞飞路,后弄口与茂名路、南昌路连接,闹中取静,巴金闲时常在南昌路上散步。巴金著名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一《春》,就是在敦和里的亭子间构思,在这里最终完成的。
26号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旧居,被列为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人说弄堂的深处,住着老故人
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历史的魂
-----------
交大里面的南洋建筑,学堂风格,学子们的幸福
(图:徜徉的历史的沉淀里)
渔阳里弄(Yuyangli)即淮海中路567弄。曾名铭德里。在区境北部,雁荡路、思南路之间。民国元年至民国25年(1912~1936年)建。占地0.3公顷,有楼房33幢。居民400人。渔阳里6号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理址,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兴路上很多欧式的建筑,别有一番风味。
(图:你在守护锈迹斑斑的栅栏,还是在留恋走过的modern女郎)
----------------------------------------
其他照片(大图),攻略路线和所有的弄堂地图标识,我都放在blog(李李原上草 http://www.llysc.com)
把主要的 地点都标识在地图上面了[ 此贴被tt2help在2008-06-09 12:1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