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光
:就是纸上谈兵啊,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哪来的帽子
你所谓的思考深入周全,逻辑严密,竟然是举出wl是10,wr是20这种例子,根本没这种东西
只能说你开始胡搅蛮缠了
.......
(2014-06-11 10:35)
先说一点 你总是说有打架的理论 其实只要理论正确 根本没有打架的理论
呵呵 又飞来一顶“胡搅蛮缠”的帽子,讨论问题就讨论问题,就不要用类似字眼了。理论讨论的是参数,是变量。为啥要在意市面上买不买的到,汗。
就好比我理论上分析辐条不能太细,否则会导致辐条弹性太大等弊端,无法有效固定轮圈,这时候你是不是会说“压根目前市面上买不到太细的辐条,市面上辐条弹性控制都可以的,所以辐条粗细根本就是可忽略的事”,这时候我说如果做到直径0.8就会有问题,你是否也会据此觉得这种理论分析是胡搅蛮缠呢?呵呵。实际上辐条没有太夸张的细恰是因为厂商的工程师在目前材料水平下的合理设计。恰恰是因为他们知道辐条过细的弊端所以才在成熟产品上规避了。不能因为目前市面上没有恐龙就觉得生物学讨论的范围不应该有恐龙出现啊。
回到wl和wr,wl<wr这种例子未必不合理啊 比如412花鼓左侧要是装个碟刹之类的。就算你说这种花鼓暂时买不到,也不影响这种分析的成立啊,支撑角度理论是覆盖所有支撑角度的,不管支撑角度有多夸张。实际上你对于wl和wr重要性大小的论断,全部拘泥于目前成熟的普通产品,都是市场和厂商淘汰选择过的产品,在这个范围内,wr几乎一定落在自身的较敏感区间(因为是短板),wl大部分落在不太敏感的区间(因为大都及格)。但是wl和wr本身各自决定所在侧的支撑角度,并无先天的高低贵贱之分。试想如果以后流行的是412碟刹花鼓的话,你的wr决定论是否就不攻自破了呢。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分析最普通的编法,
而是isopulse配合偏心圈。或者2:1编法之类的。左侧辐条都可能成为预张力侧向分量的瓶颈,这个时候你那个wr决定论是否也不攻自破了呢。而我的说的法一直是wr和wl各自承担了各自的角色,别管由于数值的变动谁落在了相对敏感区域还是离开了敏感区域。
还有你奇怪的那个事情其实也不奇怪,我可以感受温度的变化不代表我可以精确感知0.5度的温度起伏。406轮径的大支撑角度会导致侧向刚性大大提高,拐点较难出现在肉腿感知区间,而在拐点出现之前,侧向刚性一般不会太差。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wl有差异的花鼓编过不少,但是只有wl作为单一变量的花鼓没有编过,你如果编过,可以举出例子。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我想正确的理论一定可以很好的指导实践。反而所谓的实践效果由于参照实验不足,很难控制单一变量,容易用来反推出不成熟甚至谬误的理论。
[ 此帖被dahaoren在2014-06-11 12:5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