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单车路 --俺单位要求写的一篇作文,有较重公文痕迹,大家将就看,另外,本文是写给单位不懂车的同志们看的。有些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单车是我的一项爱好,时间久了,自然会有些可能与众不同的收获与心得,有时当作宝贝捂住,有时却想四处与人分享。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让我谈谈这一爱好,于是我冒些弄斧的嫌疑给大家展示些自己所谓的“成绩”或经验吧。
我相信喜欢单车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也相信喜欢单车好似喜欢一个人,并不需要某些单一的理由。对于我,则实在是出乎偶然,曾经一辆精致小车从我身边经过,花鼓的轻脆响声唤起我内心关于单车的儿时回忆,从那一刻起,开始关注单车也开始了我的单车之路。
对于初学者来说,似乎总会尽力去挣些资本来尽快脱离初学者的行列,于是不骑出济南便觉得没有什么谈资一般,我也不能免俗,因此最初的几天虽不可避免的要在城区里转转,然后渐渐膨胀的信心便让自己计划远行。当然初学者的信心总是易涨易跌,慢慢回归对自己的中恳认识。我的第一次远行也是最远一次--南京,便是在这信心满满的时刻出发了,全程660公里,前两天便完成了400公里,但左脚踝拉伤,两膝极度不适。第三天拖着瘸腿又在搓板地貌上狂奔了130公里,不仅磨破了屁股也颠断了两根辐条。作为向现实的妥协,最后的路途分作两天休闲之旅,也算圆满。有了这段经历,便放心大胆地在第二年暑假带着孩子重走南京,那年孩子11岁。在随后的两年里,每年会利用假期带他中长途骑行两次,去过青岛、环过太湖、自镇江沿大运河北上淮安,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从杭州沿富春江到千岛湖,沿着鲜有车迹的环湖路到达淳安。如此算来,孩子已在祖国大地上骑行了2000多公里。但我无意把距离数字当作目标,知道这只是一生中的起始而不会有尽头。
开始喜欢单车,不是喜欢明星只需帖几张海报那般简单。所以总得给自己买上一辆或很多辆单车。而如何选择单车,应该也受到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并且随着了解深入,对单车的认识反过来也会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和大多数爱好者一样,初学时所能区分的只有价格的多少,因此价格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随着了解深入,多少也受到骨灰级爱好者的影响,开始追求轻量与快速;最终,又回归可靠与实用。当然这一成长过程免不了要交些学费,我那一时脑热买的公路车,本是年轻人用来追风的利器,如今挂在墙上落灰去了,偶尔用来祭奠下我已逝去的青春。
和每一个爱好者一样,从无知开始一点点学习,不停犯错也不停总结。不经意间的一次摔车居然可以报废头盔,这让自己更加懂得安全的意义;一次山间偶发的爆胎让我从此坚持在背包放着一条备用轮胎;而一次中暑,让自己在酷暑天气里的骑行更加小心;这一路上,总是会有太多的意外,而意外总有意外之美。暴雨会打断行程,但带来最美的风景;因意外延误而不得不在夜间的骑行同样别具特色;旅程也似我们的人生,虽一帆风顺却称不上完整。
最初带上孩子,是想在孩子还愿意给自己当跟屁虫的年纪里,带他多走一些地方。孩子都有活泼爱动的天性,但缺乏耐心。所以骑着单车窜上跳下很是主动,但是闷头骑上一天多少还是有些不情愿。此时家长的意志若不明确,或是原本心里早打了几趟退堂鼓,正好借梯下楼把那单车做了摆设。所以,虽说是想要磨炼孩子,其实先是考验了自己。如今“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网络热门,“骑行318”也成了新四俗之一,那些短暂迷失自我的青年把骑行通往拉萨的318国道当成一次自我的救赎,希望能在这艰苦的一路上拾获勇气、坚忍和自信。对于我的孩子,我也总觉得他缺少艰苦与困难的经历磨炼,因此如果可以通过单车骑行这一形式给他些历练与教育,也算是这一爱好下藏着的功利心。
人们多数会觉得单车旅行应该是件自由惬意的事,其实不然。一辆适合长途旅行的单车总会引起小偷们的注意,所以车不离身这一原则导致自由受限。公路条件也参差不齐,有景观大道可以让人惊叹,也有豆腐碴工程让人骂娘。单车自身因追求效能而导致的可靠性下降,甚至在出现问题后,普通修车摊维修不了。这也要求自己必须对单车十分熟悉,可以自行排除多数故障。因此,每次出发前,需要仔细核对随身携带的物品、工具,一天来回的路程不需要这么讲究,但3天以上的旅程却很容易因为一个小失误而彻底毁掉。所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单车永远不会成为现实,唯有周密计划、装备齐全才可以保证旅行的平安顺利,当路上发生的各种状况都得到完美预案的处理,心中便会涌过专心做事所带来的快乐,这一点和我们日常所享受的那份全面、细致、完备的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一般。
在路上,总有人问起:你们是在骑车旅行吗?每每此时,我觉得难以回答。受到装备的限制,单车爱好者无法安排和普通游人一样的行程,大多属于景点门口到此一游的。虽然错失了许多,但又收获不一样的风景,在今年的杭州到千岛湖之行中,沿富春江一路溯流而上,虽天气炎热且遭遇暴雨,但却见证了“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之美;在新安江,白小线一路偏僻,却饱含着历史的风韵,厚重的新安江大坝巍然,曾经繁忙的千岛湖镇如今几被人遗忘,曾经千岛湖之游开端的毛竹源渡口也已破败,但不远处农夫山泉的厂房透着生机;道路有着新修的痕迹,湖边也开始修建游人自助的驿站,有繁有简,甚至有为单车旅行者提供的专用驿站。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单车旅行会成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旅行方式,并且更加受人青睐。
在路上,人们总是表现出热情。看到路上这一老一少的我们,便有人要发出这或那般的感叹,更有的热心人便要问长问短,还会主动给予这样那样的恩惠,比如小饭店的老板也要在饭菜上多加些量来表达心意。因为这样一个身份,行走在路上更多能感受到路人对我们的友善,但我却总有愧对,因为在我看来,不论我选择怎么样的交通工具其实与路上的行人并无什么本质的区别,因挂着单车之名而享受人们的友善总是愧疚。
在路上,总会遇见来自天南地北的各地单车爱好者,多是相向而行,便匆忙打个招呼附个平安;也有时会有些同行的,便可以互相交流些经历见识,虽然本是陌生人,但因为这一共同的爱好,在当前缺少信任的社会里,多些了热情和信任。在济南有着众多的单车爱好者,退休的老人不在少数。相对于年轻人形形色色骑车的理由,他们要更加积极与平淡。我遇见年纪最大的是一位72岁的老人,那时他刚刚完成从济南到上海的长途之旅;见过一位带着传奇色彩的马老太,车轮走过了中国除却新疆的所有省份;还有一位忘记问姓名的老人,每天都要在南部山区里骑行120公里左右的路程,据说每次都有数位老年爱好者同行。如今,在适宜的季节里,通往拉萨的318国道上已可见络绎不绝的单车队伍,与我们所想像的不同,坚持一路骑行下来到达终点的,老年人的比例更高,我不知道那些搭车的年轻人看到一路坚忍的老者会有怎样的感受,但我知道自己断然不会给自己找些安慰的理由。几年来,不论酷暑、暴雨还是意外受伤,唯一让我有所动摇的是孩子的一次中暑,那时刻,觉得20公里外的目的地是那么的遥远不可及。但孩子的态度却大出乎了我的意料,经过一些对症的处理和短暂的休息,还是坚持完成了当天的行程。放松下来的孩子尽显疲态,连一向好得出奇的食欲也消失了,那天晚上,孩子从来没有睡得那么沉,甚至对给他降温的冰块也没有了反应。好在第二天一早,孩子就全然恢复了,我也可以放下忐忑的心。
在路上,路人们总是好奇孩子的年纪,并为孩子的年幼发出些称赞的象声词。其实,他们和我一样,一面对孩子有着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一面却又总是在低估孩子的能力。有人会说,这是对孩子意志的磨炼;其实这对我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次考验?近期电视里常播的一则公益广告,孩子蹒跚学步追着母亲,场景切换到母亲不舍地松开孩子的围巾,一天天孩子们成长而我们渐渐老去。两年前我还一路当先不停鼓励催促着孩子前行,今年却落得一路吃灰,听孩子在对讲机里呼叫为什么看不见我的影子。就算我找着体力不济的理由,内心里还是高兴看着孩子的成长。我不知道在这旅程里还有多少时日可以跟上孩子的脚步?
如今的单车或许不再是一部简单的交通工具,更多的赋以一种生活的态度。为个人健康、为环境保护,为更加和谐的城市交通。城市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虽然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准的持续提高,也反映出人民为了追求个性生活的美好愿望,但城市甚至整个环境却无法承受随之而来的重负。 尽自己所能,力所能及做些环保的事情,也算是尽我们个人所负的社会责任。在我们系统,喜欢单车的不在少数,某些基层单位已有单车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多年了。在机关,也有不少的爱好者,只是我作为机关单车兴趣小组的组长,却一直没有组织起有影响的活动。作为一个组织者,我并不缺少大家的热情与支持,但还需要合适的方法与宣传技巧,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借助大家之力把我们的单车小组办好,使得单车不仅可以成为我们增进沟通了解的纽带,而且能以这种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正能量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