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来了,兼容性。
当Sram决定进入公路自行车领域时(像极了当年Nike进军足球领域),他们决定采用Shimano的标准来作为传动系统的标准。因此,10速及以下,可以认为两家是完全兼容的,这个有官方数据佐证。两家至今没有官方数据佐证的,则是11速公路是否完全兼容。国外有无数的玩家实际使用并认为毫无问题,这也是我当初选择了“万花丛中一点红”购买1170飞轮的基础。虽然失败了,但是1170的镂空CNC简直让我觉得是一件艺术品。加之在前10片飞轮与Shimano 11-25T一样的情况下,最大飞更大一些,方便爬坡,当时觉得是更好地选择。
刚刚楼上有人说之前已经有人做过了对比,恕我资料收集能力不行,我在google找了三天也没找到。唯一查到的,且具有公信力的资料是,Arts Cyclery有一篇权威统计,经过他们的实际测量,Shimano 11速公路飞轮的齿间距(即一齿的中心点到相邻齿的中心点)为3.69mm,Sram数据为3.72mm。这一点,以我的测量水平和工具,没法验证。
然而,Shimano与Sram的官方数据都说自己的11速公路飞齿厚度是1.6mm。而经过我自己对垫圈厚度的测量,似乎与那0.03mm齿间距的数据吻合。
另外,两个飞轮的总厚度也有0.2mm的区别。我之前拿1170和105的飞轮对比过,差不多是0.3mm的差距。工业制造的误差也是存在的,但0.2-0.3这个范围应该错不了。
那么问题来了:11速飞轮共计10个间隔位,到最大飞的时候共计0.3mm的差距。单这个厚度区别,到底会不会实际上链不顺畅?根据我的观察和理解,不会。不然你怎么解释完全咬合之后无异响,且导轮居中?所以我的推论是,两大品牌11速公路飞轮的兼容性问题已经验证并客观存在,但影响到3片大飞变速的,是齿形。从我的肉眼对比观察发现,Shimano飞轮的齿形有6种,不同斜切角度,不同宽度。Sram我观察下来是4种。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等到我订购的正负齿导轮到货了以后再更新。用12T正负齿取代原先的11T上导轮,理论上可以减少导轮与飞轮之间链条的扭曲,以提升变速力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