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效果还算可以

前轮16孔放射

后轮21孔G3

碳刀破风3要速,刀圈,扁条,隐藏帽(外加一个低惯性)
任何速度取向的车都应该用扁条,特别是碳刀

extralite前花鼓耳朵很厚,非常难穿辐条,想让辐条头部服帖更难

很逗比的分左右,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

微调结构

后花鼓驱动侧2X,实际上算大2X,这次运气很好,交叉点刚好是在打扁的位置

非驱动侧减半7根

king花鼓抛光很亮

3根一组,保持平行


内置条帽的辐条长度稍微难算一些

最终1106g

辐条张力,小轮碳刀不用太高张力,15左右即可

这次最意外的是后轮,因为2:1编法的关系,非驱动侧张力会翻倍
king花鼓由于初始几何还算可以,直接导致非驱动侧张力超过驱动侧!
驱动侧不到15

非驱动侧刚好超过15 。总的来说超的不多,也还算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