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车思路:这台车的前身是17.5寸的导弹钢架,无论是前身还是现在的软尾,装车的目的都是想装一台轻便的舒适的车子,大部分时间压铺装路面,有一定的速度,同时又有一部分时间在走乡间小道、机耕路等非铺装路面。强度不会大,但是一定要有一定的轻便、稳定和舒适。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310、伟哥脚踏等这些配件了。我想大部分人不难理解。
车架:这是我第一台软尾,之前我也对软尾存在偏见,第一反应就是会泄力。但是车子不是用键盘和脑袋来骑的,一个好的平台会颠覆以往的偏见。从经济角度出发,这个3.5英寸的捷安特meastro是我能够消费的并且不给经济造成负担的最佳选择。RP2后胆的软硬调节功能很单一,但是实用。关键是这个平台在踩踏时基本不工作,但是路面一有起伏就马上有反应,软硬调只是调节敏感与否。锁死功能根本就不需要。当然在站立踩踏时会有泄力的表现,但是我很少这样骑车。高速通过非铺装路面时,终于感受到屁股不再颠簸,后轮贴地。是一个不错的平台,有机会我会体验更好的软尾平台,如EPIC。缺点是重,但是我把整车控制在10.5公斤。还有蛋疼的尺寸,16寸,当然可以通过把立和座杆来弥补,换来小尺寸架子的操控性。我给它8分。
前叉:R7 MRD,轻量,便宜,通过气压控制可以换来很好的支撑性或者润度,加上我在内管上抹了200号的矽胶油,润度不错,也不漏气。我给它10分
把组:OS99把立+raceface碳把,足够应付骑行强度,也能换来不错的重量。唯一的遗憾是很难找到11cm的os99,导致上坡车头很难压住。给个7分吧。
座杆:汤神30.9 410长度,直杆。不算轻的体重使我对一般的碳杆不报信任,EC90和kforce又是过高的投入,所以我把目标投向铝杆。结合车架尺寸及安全考虑,汤神无疑是价格、重量、外观和品质结合的最好选择。当然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选择它了,的确值得信赖。由于车架尺寸,使得410长的座杆拔出非常高,但是还依然有足够的长度留在里面,并且纹丝不动。市面上能达到这个长度的座杆估计没有了。会被诟病的可能是重量和价格。但对我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给9分。
[ 此帖被江洋在2012-12-30 11:4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