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以及车架组附带原厂组件称重见下帖
Anemos New Racing量产版开箱 碗组部分继续选用Anemos御用品牌Airlite,便宜量足,也比较稳定,就是略重。。
头管管夹,GUB双锁,迄今为止用过锁紧力最好的Anemos头管夹
前叉按需截短,不得不说这一小根钢管,真!的!很!重!
NR的头管比较高,以往需要把把立安装在头管顶端,装NR则需要lu到底,上面多出来的一截又丑而且完全多余,锯之!
完美
顺便减轻9克
NR相较于老款的Y系列,头管和坐管角度都有缩小,坐管自带后飘,这就导致了NR的操控距比HTT的账面数据换算出来的结果要大,作为对比,见下图:
后面是L码的YT(HTT535mm)+120mm把立
前面是S码的NR(HTT505mm)+130mm把立
可以看到两车把立相差仅10mm的前提下,HTT相差30mm的两台车架座舱空间可以达到完全一致,这点是比较出乎我意料的。
所以,这根13cm的把立顺理成章的被我装上,本来我还打算去买14cm的,现在看来完全没必要
我坚持认为,不管任何车,只要是弯把,小车架+大落差+长把立才能营造出足够的动感,落差这个东西见仁见智,取决于你的腰,但是把立得长,车可以不快,但是看起来一定要快
FSA的垃圾把立,正品带码台产,13cm居然才159克,只几十块,这个价格这个重量,还是合适的,关键是这货一点都不软
把立选用cinelli的人 体工学弯把,不轻,但是舒适,各个把位的握感都很舒服,只是造型略怪异,不过配钢架恰到好处。
座管真的是非常悲剧,首先祭出祖传钛坐管,从YR1就一直跟着我的Stan Ti钛坐管,比碳管还轻的重量,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最轻的31.8mm坐管了(图中的U形块非原装,因为原装钛U块无法使用碳弓坐垫,原装U块还要再轻一些)
但是为了达到极致轻量,这根坐管已经被我按照YR的坐管开口高度截至最短,继续看上面的N和R的对比图就可以发现,NR的坐管开口远远低于Y系列的车架,于是。。。。
非常悲剧的,祖传钛坐管被NR终结了,后期可能考虑再买一根长一些的,31.8轻量化坐管真的是力推Stan Ti
暂时先用这根垃圾吧,上磅一称真的是心都在滴血。。。。
[ 此帖被纯黑棒棒糖在2018-09-22 23:5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