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来自转载
1,碟刹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碟刹在雨水泥浆环境中制动力要明显优于圈刹。
-碟刹车车圈的寿命更长。国人普遍有零件寿命焦虑,碟刹避免了车圈的机械摩擦,延长了车圈的使用寿命(防钢筋补充1:注意是车圈,而非辐条和花鼓。碟刹会降低辐条的寿命---在现有的辐条花鼓设计下)
-封闭性好,现代碟刹其油路封闭性要远远胜过十年前的山地碟刹产品,普通用户往往只需要一年甚至两年才需要维护保养一次。南方多雨潮湿的环境,传统钢线容易锈蚀、吸附脏污,长期不保养甚至会断裂。而且汗水很有可能滴入传统走线的过线座,锈蚀线管。使用碟刹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碟刹的性能保持期更长。圈刹夹器容易出现蹭、歪(针对单轴夹器)等现象;加上其他因素,调整周期普遍为一个月。而碟刹一旦调教完美,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才需要细微的调整。
-面对越来越畸形的碳纤维车架,尤其是内走线,建议碟刹,因为碟刹能够规避扭曲的走线,带来良好的刹车手感。
-碟刹的性能一致性更好,避免了不同夹器、不同线管、手边、走线以及装配导致的性能差异。
-碟刹车较好的制动力,可以增加骑行信心。例如碟刹可以更晚的入弯,对于极限竞速来说有优势。
-碟刹车未来的泛用性更好,平台周期更长。随着几大厂商主力推动消费级的碟刹车,选购碟刹车,意味着车身零件的选择会越来越丰富。而且未来大部分车系都是建立在碟刹车平台之上,如果未来要升级车辆,碟刹车以及相关零部件选择会越来越多。
2,碟刹并非无往不利。
-在公路车碟刹的范畴内讨论,碟刹并非无敌。在有限的制动卡钳和盘片的限制下,极端制动力对比现在的一线圈刹,并无明显优势。(防钢筋补充1:指的是干燥路面、同胎等同参数情况下。)(防钢筋补充2::圈刹和圈刹之间差异太大了,有的刹不住,有的超级好用)
-从结构上讲。碟刹并非最合理的刹车结构。这里有一个复杂的力学因素,简单来说,碟刹是固定在轴上的,而辐条是靠拉力拉扯车圈的。当碟刹受力时,会对圈、辐条产生一个非常不利的效果。这一结构导致最明显的问题是-------碟刹车在刹车时,前轮会出现比较大的形变。其次,缩减法兰空间,也会对轮毂刚性造成影响。
如何解决?只有通过新材料、新的设计,增大花鼓法兰空间,同时换用拉力更高的辐条和圈。例如,在碟刹车上,LW和某一体碳纤维车轮,其表现要优于一切靠钢辐条编制的车轮(圈刹车时代,轻量化车轮往往使用了很少的辐条,这种制造思路沿用在碟刹车上,就更加加重了碟刹车圈刚性不足的问题)。就现阶段来讲,如果对碟刹车性能要求极高,那么第一选择只有LW等碳纤维辐条轮组。
-其次,碟刹车对车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万事都是有延续性的。汽车刚出现时,大家都沿用了马车的造型。慢慢随着发展,才摸索出适合内燃机的造型。自行车也是一样,现代大部分车,都是采用碟刹、圈刹并行的策略,导致很多车没有针对碟刹进行优化。
-碟刹车对安装刹车一侧的前叉、后下叉的强度刚性需求更高。很多碟刹车,在摇车、下坡等大动量运动时,就会出现蹭碟的情况,这是车架形变导致的。所以碟刹车应该增加材料刚性、普遍采用不对称设计,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延伸出来的问题就是重量劣势。为后下叉、前叉提供不对称设计和刚性补强,必然带来巨大的重量负担。再结合目前一体化整合车架的设计思路,重量陡增。最近看到一辆795rs,贵为顶级,但重量也激增到了8kg以上(防钢筋补充:一体化整合车架的设计体系下,很难选购到适合的轻量化配件)对于大部分像我一样荷包不厚的玩家,在碟刹车时代,6.8uci限重都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碟刹车的调整、维护较为困难。普通玩家可以交给车店保养,但对于一部分进阶玩家而言,自己动手调整碟刹的整体,是比较困难的,所需要的工具成本也极高。圈刹的调整非常简单,大部分时候一根内六角搞定。但碟刹车就不同了。调教完美的话还好,否则出一点小问题,就不是路上能够解决的了。这就导致大部分碟刹车玩家,必须十分依赖车店的给养。
-碟刹车在制动线性上,存在先天劣势。自行车刹车不仅仅只需要抱死这一个功能。事实上,圈刹的很大一部分作用是“弱减速”,这一点对于大集团骑行非常有意义。最近国内某比赛摔了一大片,碟刹功不可没(防钢筋补充1:并非说圈刹就不摔了,而是圈刹的弱减速对于大集团内调整车速更有优势,且更灵活)
-碟刹车制造成本更高。液压活塞系统对制作精度要求很高,加上市场总保有量的不足,制造效率和均摊成本不够低(防钢筋补充1:对于数以亿计的夹器来说,公路碟刹作为新鲜事物,总量可以忽略不计),导致整体价格无法下探。所以,碟刹车有一个类似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死穴---------碟刹品质、价格、重量三者不可得。想要重量品质,价格必然高昂。想要便宜又轻,得到的一定是个漏油的破玩意。
-碟刹车的使用成本更高。前面说过,大部分整合设计思路下的碟刹车必然依赖车店,而碟刹作为一个高精度的液压系统,对调教、维修的要求就更高。这些因素加起来,会推高碟刹车的使用成本,想象一下当你玩命骑了半年,发现进了气体需要换油换来令片一套,价格会十分扎眼。
-碟刹车的小毛病较多,需要较长时间的设计更新。例如,第一代公路碟刹直接沿用了山地车的设计,导致碟片过大、制动力过强、快拆导致精度不够异响、行程过长不适合公路等等一系列问题。但随着技术迭代,好多问题改进了,但好多毛病仍然困扰。例如刹车行程的杠杆比仍然不合理,碟刹异响频繁存在(针对CP和sram)等等。仍然需要2-3代的迭代才能消除这些毛病。
-碟刹车对于安装有了更高的要求。前面说过碟刹的制造要求更高,对于碟刹整个系统亦然。碟片的平整度----很多蹭碟不是鲍-鱼导致的,而是碟片不平;螺丝的强度,中锁和六钉的安装,油路的安装等等,都会导致小毛病。碟刹手感好,但绝非一劳永逸的好。很多碟刹车安装不到位,捏起来手感甚至不如禧玛诺低端的105刹车手感。这一切都意味着对车店技师有极高的要求-----但对于大部分车友而言,遇到一个好的技师,远比购买一套顶级套件,要难的多的多。
-碟刹车的个性化选择比较少。这也是整合设计思路下的弊端。在山地车上,我可以选择不同性能的刹车,但公路上你没得选。同时,它没有低端货物(因为碟刹公路还是成本太高了,下放不到低级套件上)。另外,高端档次,公路碟刹也是空白的,例如我圈刹时代用的是THM,换碟刹车时,我会发现没有同级别的碟刹可供我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