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有各种不同玩法,有专注于骑行者,有专注于配置者,有专注于欣赏者、有专注于吸睛者,有专注于改装者。。。等等不一而足,有时候也给自己划个框,应该属于哪一类呢?骑也骑,改也改,也经常去欣赏着并满足于各种不同的精巧设计,但似乎口味比较杂,总想着找点更加新鲜的东西去体验,于是有了这辆ORI。给自己的理由,是物色一款适合于蛙跳式骑游的小折,以后有了空可以去四处周游!
能够胜任蛙跳式骑游的小折其实不少,凡是能够折叠的几乎都能胜任,不过总想找个相对更加完美的、安逸的,折叠要紧凑、整齐、小巧、干净,份量不能太沉,性能必须可靠,变速必不可少,骑行应当轻快,这样带出去无论搭乘火车、长途汽车,甚至偶而挤一下公交都较为易行,一旦下了车就可以马上轻松地展开旅程。。。将这些理想中的美妙,去套用现实中的种种,就发现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完全的对等。手上几台车中,鸟车似乎是较为符合要求的,只是远距离骑行比较耗费体力;JIFO16的小巧便携令人激赏,却可惜没有变速系统的支持。按摩师的头管折叠不够整齐、牙盘链条露在外面,携带时多少会有些不便;还有以前有过的小布,骑行性能太弱;大行的横向对折式车身,折叠后体积偏大,便携性不够突出;BF Tikit折叠后形体太乱,携车诸多不便,等等等等。。。于是这时候ORI浮出水面:可靠的品牌与品质,纵向折叠的可靠结构,整齐紧凑的折叠形态,变速系统全面兼容,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种种轻松与便利,并且价格也相对不那么离谱。
对于ORI的认识,是有一个曲折的过程。起初是抗拒,真是无法接受那个歪脖子,外观上先行予以否决了,从视觉的直觉上认为这样的头管必不靠谱;而后来仔细想想,这种头管结构与山地车、公路车并没什么两样,只是将把立移装到下面而已,那么,至少在受力结构上没什么可顾虑的。然后再多看几眼,慢慢习惯了也觉得可以看得过去了,然后再分析它的整体折叠结构以及可能的性能与应用表现,更增添了几分好感。。。这里有一个从完全拒绝、到逐步认同的转变过程。回想多年前,第一次见到鸟车的时候,其实当初对鸟车并没什么好感,那时候正骑着一辆Speed Pro,小折中的公路王啊,这种奇怪的鸟车、臃肿繁琐的前叉,真是难以接受。而后来居然接受了,不但接受了、而且一骑就是连续7年多。可见认识观、审美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认识层面,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
正当开始对ORI心仪之时,忽然被浇了一盆冷水:五通高度--有说30CM的、有说31CM的,反正ORI的五通位置偏高,这是肯定的!我真心不喜欢这样的设计,以前骑卜赫马小轮公路车、骑JP8,还有骑山地车时,都是由于较高的五通,使得骑乘重心偏高,让人感觉离地很远,缺少安全感,上下车也不够方便。好不容易才相中了这款ORI,这可怎么办啊?反复纠结了很久,还是不死心,不去亲身体验一下终究心有不甘!
--以上心路,哈哈。。。下面切入正题。
ORI的车款品种相当丰富,16寸铝架、20寸铝架、碳架,好象有八、九种款型。碳架太贵,20寸轮径的不够便携,先行剔除;16寸轮径的也有好几款:C8、M8、M9、M10等等,最后看中的是M8S,理由很简单:我从来不用货架,且对性能上有更多希求,而M8S是ORI官方标称型号中唯一的一款以“SPROT”附注的车型(M8s Sport)。我选折叠车,重点只考虑车架,对配置级别向来都不太在意,想要什么配置,以后慢慢改就是。
预约订车之后一个多礼拜时间,这辆ORI M8s终于到手。开箱过程省略两百字,然后这台M8S就站在面前了:

按照官方的折叠操作指南,很快便熟悉掌握了折叠要领,其实这车的折叠和展开都是蛮轻松的。看看各个角度的折叠后形态:



车架主体采用的是与新款鸟车相同的制作工艺,左右两片铝合金冲压成型后对焊,工艺水准不错!车架五通等多处使用了锻造件,后叉结合稳固紧密,前叉粗壮且内藏机关,漆面质量不逊于鸟车,产地台湾。



M8S原厂标称重量10.8公斤,实称10.87公斤,还算吻合。原配的小燕把、橡胶把套都死沉的,顺手给换了,然后骑到车店,换了个光光喜用的Z3座垫,还行吧,不好不坏、不轻不重。。。晚上出去试车,小骑体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