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配色
一直想写个关于配色的帖子,色彩是无限丰富的,里面所包含的,除了系统的美学知识,还能体现出人的性格甚至阅历。
许多方面都是辩证的,所谓协调和统一,对比和明快,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转化与调和,什么都不是绝对的。
不想去涉及太多咬文嚼字的学术范畴。因为配色融入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到建筑,车辆,小到穿衣,杂志和居家装潢,
任何的装饰品和日用品都和配色有关。所以,我尝试从最基本的角度,来阐述色彩的变化和如何搭配。
范畴太大,是容易跑题的,我会围绕折叠车来展开。
首先,给出2个关键点:
材质
比例
关于材质,非常容易理解。材质的表现是和光线有极大关系的。光线投射在不同的材质上,所体现的材质本身,是极端丰富的。
比如:油漆的漆面,亚光或高亮。铝合金的磨砂和抛光....而光线带给材质的另一个巨大的影响就是反射,反射实际上是塑造立体
感和突出实体线条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漫反射和镜面反射,汽车设计上许多的结构变化,最终的体现就是通过材质/光线/反射
来塑造的。应用在建筑领域,玻璃幕墙所反射的天光和流动的周围景象,是其外在美感的关键。
扯远了,归纳一下,不同的材质,在相同的色域里,所表现出来的,是迥然不同的色彩“语言”,可以用“硬/软”“面/点”来形
容,磨砂亚光的表面是“软”的,而CNC的处理无疑就是为了突显“硬”,现在就可以回顾上面说的,材质和色彩是完全融合的,
同样的铝合金材质,通过不同的加工手段,可以强化它们各自的色彩定义。这时候,一个重要的配色概念就出现了:面和点。
有面必有点,有点必有面,点在面中,而面也可以最终形成点。
油漆在我们熟悉的车架上形成的,先是一个面。而光线赋予的高光则就是一个点(大字的DAHON车架LOGO,也就是在强化这个点)。
磨砂处理是最容易形成面的效果的,而CNC工艺则是为了点而存在的。这里,有个辩证的概念:高品质的磨砂零件,也完全可以是
一个点,因为相对于大量高亮的其他组件,特殊的材质,也就是一个别样的亮点。
对了,另一个关键点来了:比例。
如果说材质设定了色彩的属性,那么比例就是配色的灵魂。
中国古典美学中经典的描述:踏雪寻梅(也就是雪中红梅)。是对色彩比例在语言描述中的极致。通过大“面”积的白色,来烘托
极精致的“点”红,白色的比例可以占到95%,而红梅用5%来“画龙点睛”。
这里岔开一小段:所谓的“低调”在配色比例中是如何描述的呢?以中国的黑白水墨画来举例:整幅的水墨山水是一个面,而红色
的画家印章就是一个点,整体是极度协调统一的,而红色的印泥则在近乎“单调”的协调里,嵌入了一份活泼和灵动。“比例”!
对了“比例”就是这里的关键。红色的印章,如果大了,那就成了一个“面”而大煞风景。如果小了,无法形成有效的“点”,就
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优秀的“闷骚”单车配色,一定是遵循大“面”积和“点”比例来组合的。
上面说到的“材质”“比例”是有机而彼此融合的,大面积的磨砂亚光配件,可以让小比例的CNC配件熠熠生辉,而隐藏在众多高
反光部件中的磨砂亚光配件,一样可以体现含蓄的“出挑”。
所以,完全可以塑造出个性鲜明属于自己的小车,你可以百无禁忌的去选择所有的配件,只要把握好色彩和“面”“点”的比例,就
算是闪到眩目的全电镀配件,一样可以通过合理的配比而含蓄。同样的,就算是100%的磨砂亚光,也可以通过灰度色彩的层次组合
而无比夺目。掌握好比例,可以让你的小车成为你创作的作品,而不是无生气一堆零件的拼凑。
有人可能认为我跑题了,上面的和配色有多大的联系呢?不,色彩是平面的,而世界是立体的,先懂得和掌握色彩表现力的来源,才
能真正去理解颜色在色彩中的应用。
一堆同色的配件,相应成趣,用什么方法来形成“面”和“点”的比例呢?除了形状和位置外(这涉及结构设计的问题,先不讨论了)
集中的使用和单点的呼应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举个实际的例子:红色阳极的车圈。许多人都会为了“协调”统一而去搭配红色的花鼓,甚至连辐条都会使用红色。结合上面提到的“面”
“点”概念,如果都是红色,就形成了红色的“面”,那“点”在哪里呢?红色是非常“霸道”的颜色,浓重而夺目,大量的红色会淹没
许多“普通”的“点”。这时候,白色是少数能以少量比例,来形成“点”“面”配比的颜色,白色部分就是“点”,也就是说,一个红
色的轮圈,用白色的鼓和白色的辐条是比较美观的。现在又衍生出个问题:那白色轮圈与红色鼓和红色辐条能很好的匹配么?这就引出一
个颜色“发散”性的特性了(一环扣一环,小地方有大学问的,呵呵)简单的说:红色车圈界定了色彩的范围(向内)白色鼓和白色辐条通
过放射状的造型而饱满的形成一个面,相对的,红色的车圈这时候由“面”转化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点”,而白色组件则由“点”转化成
了“面”,这是“点”中有“面”,“面”中有“点”的组合,比例是均衡的。而如果用白色车圈匹配红色的鼓和辐条,白色是无法形成
向内的视觉收缩的,红色组件会异常夺目,而使白色轮圈显得苍白而没有力度。这时候,轮胎来了,呵呵,轮胎的颜色,是在轮圈外面的,
它可以有效的形成视觉收缩,而弥补白色轮圈的无力感。
所以,没有一尘不变和僵化的配色模式,只有比例的协调和相互的补充和制约。
就算是同色域的色彩,在同在一处时,也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过渡
过渡是如此的重要,没有过渡,再好的配色也是单板和生硬的。没有或者不协调的过渡,可以让颜色与颜色间变得遥不可及或“犬牙交错”,
好的过渡,会使配色变得活泼同时又互相衬托。
过渡可以通过不同的材质,不同大小的“面”或“点”来做到,只要掌握好比例,就算是只有黑和白色,也不会显得突兀,自然界中的大
熊猫是最好的例子。
白色的车架可以和黑色的组件匹配出很好的方案,而失败的黑白组合是廉价和粗糙的代表。好的黑白色过渡在单车上可以通过复杂的零件和
不规则形状的黑白银这三个色系来完成,车架厂商包括大行的那些“7075铝”等等车架彩标并不是“注明”那么简单的,设计者通过这些彩
色而精致的标识,一方面使产品更精致,另一方面也是为其他组件的安装提供了颜色上的过渡。
大家都知道,色彩有“暖”和“冷”的差异,而实际上,冷色可以转暖,而暖色可以转冷。比例和形状是调节的手段。
特别要提到的,同时使用的颜色越多,对配色者的要求越高,能有效的组合几种主色同时又有机且整体的,可以说要有相当的水平。配色杂
乱的,在车友中绝对不是少数。真正做到杂而不乱,那就是个性体现的一个新的高度了(配色的多色不同于油画的点彩派,点彩派中的多色是
为了营造丰富的“面”来形成整体的“点”,或者用整体的多色来渲染气氛,这类似于背景),主色混配的优秀代表是马蒂斯,后期的剪纸
作品是颜色比例的顶峰之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即使是同色系,变化也是千差万别的,重视这种变化也是为什么意大利人对颜色的把握是世界上第一流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对色彩的传统
敏锐感和整体行业对颜色的重视,使意大利的艺术品和产品/服饰在色彩上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要知道,颜色是人多么重要的感官手段。
我现在尝试举例颜色的组合和比例之间的关系,请记住,没有绝对的和完美的“配料”,只要细心寻找那种自己需要的色彩感觉,洞察到多
个零件组合后的效果,就能做出上佳的配色,所需要着重的,还是掌握材质独有感觉和各种配合的比例,有点让人联想起鸡尾酒。
这是一个关于主色比例和色彩包括形状过渡的简单例子:
白色的“面”红色的字就是“点”了
红色的“面”白字是“点”
开始出现较大的过渡
更多的过渡(在同色系中)
必要的呼应
上面图的说明,红色车架,搭配白色,需要多个不同比例的亚光银色部件,可以出现亚光和高抛光部件,但尽量不要
出现黑色(轮胎除外)
作为呼应,相对独立于车架的车把部分,把横和握把是白色。
黑色和红色
黑色与红色都是相对沉重的主色,黑色因为比红色更重和暗,所以这2个颜色配合时,黑色应该是主导色,而红色适合
以带状的整体结构出现,不能过多
红色的“面”,黑色的“点”
可以看到,当黑色与红色配色时,如果红色占主导,则黑色形不成理想的点的效果(配合白色可以,但比例掌握就不容易了)
黑色的“面”,红色的“点”
开始出现过渡
更多的过渡
呼应效果
黑色车架,红色部件。这种匹配无疑是很“帅”的,但稍不留意,就会发“闷”,整体的感觉就会被裹起来,无法达到理想的
效果,究其原因,因为黑色过于沉闷和重了,而红色很难脱颖而出成为有效的“点”。
黑色车架红色部件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亚光部件,高光部件要少,但是必须有,而且要非常闪亮,让整车为之一振,闪亮的
刹车组件应该是合适的选择。
红色车架黑色部件是不推荐的,可以想象,整个黑色部件部分都会暗淡。
黄色,包括柠檬黄和嫩黄色。可以看到,真正能和黄色理想搭配的,应该是蓝色,其次是黑色,再次是白色。白色是不够理想的,
因为白色和黄色同为浅色,容易混淆。而黑色容易发闷,而且黑色的主导性很强,一旦使用了黑色做为黄色的配色,则几乎所有
配件都需要使用黑色。而黄色和蓝色互为匹配,但除了高亮银色,亚光银是不合适的,往往会有廉价的效果。
黄色和蓝色的配色,亚光的颜色是不理想的。
高亮件的过渡
紫色,是一种很有魅力的颜色,但如果紫色色温不纯的话,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偏蓝和偏绿的紫色是有神经质趋向的,而红色
占多的紫色,不够纯粹。
紫色用在整车配色,黄色(包括金色和古铜色)能表现出较理想的效果,同时,非常跳跃。
白色也可与紫色相配,但过渡很难,白色与紫色配色时,白色比例要控制在总体的30%-40%之间,会给人清爽干净的感觉。
黑色不能,而红色会使紫色“变”红,也是不能考虑的。
紫色和黄色配合的魅力在于两个颜色的互补性,会使彼此都更有质感。如果是紫色与金色,金色会更亮丽,能显示出更好的材质感觉
和纹理性。
细微的白色,比如握把,可以有很好的提高色彩的精致性
待续。。。。。。。。。
[ 此帖被bingol在2013-01-01 19:1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