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最终编完轮组,在最后一刻,将几个花鼓排在一起做了个比较。手上有两只K标,一只原装黑色,一只阳极过的红色,还有新买的久裕A551。
由于A551拆解需要三只内六角,拍照的时候手边刚好没有那么多内六扳手,所以很遗憾在本帖不能让各位看到A551的内部细节。
左为K标的壳体,右为A551,可见A551的法兰距比K标略宽,辐条几何角度,侧向刚性略占优。

K标所用培林,型号R4-2RS,品牌为NBK,A551拆开看过貌似用的是同一品牌的培林。型号是699,没注意封装类型是RS还是其他。

K标的轴芯结构与A551的直观比较。由此可见,K标的两个培林距离比A551更宽,培林受力条件更好,K标的培林虽然比A551细小,但靠设计和工艺把培林强度发挥到了极致,获得轻量和强度的平衡。
此图可以看出K标的边塞、培林、铝管与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快拆的压力加在边塞上,通过培林内环传递给中间铝管,两侧相抵。培林外环通过过盈配合紧贴花鼓壳体。内外环之间没有轴向压迫。整个设计简洁巧妙。
这只K标外壳是阳极过的,壳体与培林间的缝隙变大,不再是过盈配合,意味着壳体在两个培林之间有少量的左右滑动空隙,整个轮组可以沿轴向左右滑动1-2mm。对于代步车来说其实是无伤大雅,最多也就是V刹可能会难调一些。对于骑行强度大的车来说有些不妥,由于壳体的左右滑动,可能导致轮组在受到侧向压力时,压力不能平均分布在两个培林上,有一侧的培林承受全部的侧向压力,导致培林过早失效。因此这个阳极过的花鼓被首先排除,虽然他的可维护性的确最强,徒手就可以换培林。

本来在PK纠结中,我还是倾向于黑色K标的,毕竟可维护性更好。不过最终上车的还是A551,当你把几个花鼓拿在手中转动,在平面上滚动时,很容易就会明白这一选择。两个K标无论新旧,或多或少都有颗粒的感觉。只有A551的滚动感觉是一种精致、纯粹的油润,没有任何不均匀性,我觉得这大概就是光版和其他前辈描述的那种“润到不省人事”的感觉。

最终前轮组编成的重量大约是53Xg,带久裕原装钢快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