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编圈,时间不长,编的也不多。目前的一些感受。完全是个人经验和感受。但不知道对不对,请大家指点:
(听说放点好看的图才会有人来

)
都是个人感觉出来的,不知道对不对,还请大家多斧正,有不同意见的欢迎按条目号码进行讨论,也欢迎大家补充完善,一起成长进步:
1、张力平均比偏摆更重要。偏摆0.5mm以内能保持张力均衡的话,应优先让张力均衡。
2、辐条长度计算精度不高。但对后轮来说,驱动侧和非驱动侧辐条的差值精度要求非常高。差值太小会导致两侧张力差极大。
3、辐条如果轻微的过长(1mm左右),可以在辐条帽上加垫圈来缩短辐条有效长度。
4、辐条张力最佳情况是拉断力的60%以内。例如辐条在200kgf拉力下会断裂,那编圈时其张力不应超过120kgf。
5、长期处于高过拉断力60%的工况下,辐条会被永久性拉长变形。可以算作轮组安全隐患。
6、对于非对称轮组,两侧拉力不一致,低拉力一侧张力值不应低于另一侧张力的一半。
7、跳动通常应该在最开始解决。一旦一开始不解决,后期就非常难以处理。
8、辐条轮组无法做到绝对的完美。只能尽可能向完美靠拢。
9、张力过高辐条容易断。但是张力过低辐条同样也容易断。
10、市售的简易张力计基本都缺乏校准,加之仅使用辐条直径等信息做简易判断、张力计本身弹簧会逐渐老化等因素,其误差可能在20%甚至更大。且有寿命限制。
11、因为10的原因,市售的简易张力计可以用作了解轮组中不同辐条张力是否一致。但不宜用来精确了解张力实际值。
12、可以通过大量程弹簧秤→辐条→下挂已知重量的重物办法人为制造辐条张力,然后用简易张力计测量不同挂重后的数值,得到针对该型辐条的校准对照表。
13、可以通过转动轮组时弹拨辐条的办法快速简单了解辐条张力分布情况。张力越高音色越亮,张力越低声音越低沉。
14、非对称轮组根据花鼓设计,可能极难让非动力侧辐条张力达到动力侧的50%以上。补救的办法可以尝试:降低非动力侧交叉数直至0x,非动力侧降低辐条粗细规格,非动力侧减少辐条数,非动力侧辐条帽+垫圈,重做非动力侧辐条(降低长度超过2mm,无法用垫圈弥补的情况下),使用偏心设计的轮圈。
15、14条的情况还有个不算解决办法的办法:放弃轮组居中。容忍轮圈向非动力侧有一定的偏移。
16、非0x情况下,辐条帽从轮圈出来以后会有一定的偏斜。交叉数越多(2x、3x)倾斜越明显。对辐条张力会有不利影响,更容易造成辐条弯曲或断裂。
17、16条的情况可以通过一些办法弥补:轮圈辐条孔铆钉、辐条帽带有球形设计(能容忍一定偏斜)、使用辐条帽垫圈、使用左右偏斜打孔的车圈等。
18、辐条交错互压对于增强轮组稳定性、防止轮组异响有好处,只要条件允许(轮径够大)都应当执行。轮组因为辐条异响,通常都是部分辐条张力偏低造成的。
19、辐条螺纹通常不需要打胶。但编制时最好上油。主要作用是润滑螺纹,避免混淆螺纹阻力和高张力。张力稳定适中的前提下轮组并不需要螺纹胶也不会松脱。
20、张力释放的最佳办法就是路试。而且是有一定强度的路试。比如大负载、搓板路。
21、希望增加轮组耐用性、耐受恶劣工况和张力不均情况最简单的办法是增加辐条数量、改用更宽更厚的外胎。
22、机器编制的商品轮组普遍存在辐条张力不够均匀、甚至个别辐条张力畸高、畸低的问题。但偏摆和跳动通常极小。可能是商品轮组生产倾向不同。
23、轮胎胎压对于辐条张力有一定降低作用。但常见的40-60psi外胎影响不大,90-120psi气压外胎会产生大约不到20kgf的影响。如果在配合高压胎时还希望获得较高张力,轮组设计张力应当适当偏大。但具体大多少目前经验不足,也许可以按照10%左右进行等比例升高?
[ 此帖被通勤车链条短在2025-09-02 16:0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