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210阅读
  • 76回复

[16寸]陰雨天通勤車 Ori Mi8 平價小改+幾何修正+1000k/5000k使用評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4-04-30
— 本帖被 azuretears 执行加亮操作(2018-10-13) —
我的阿斗車,Ori Mi8~
雖然完全符合雨天通勤之用,雖然騎乘幾何個人所需有所不同,但不管就我個人使用,還是比較brompton, birdy等競品,ori的幾何就是悲劇!

幾何修正前,這部原廠提供20速套件支援的「高性能」車架長這樣....(這個型態只活了從車行到領回家的騎乘距離)


調整項目:
1. 龍頭下豎管:裁掉4.5cm(下豎管需重車開口 )

2 .龍頭上豎管:裁至最短

註:1+2兩項讓車艙空間加大約3cm,高低差加大約8cm (目前高低差約7cm)

3. 車把:另購鈦平把取代原廠燕把,高低差再加大5cm左右(原車調整到極限約負高低差6cm =_=),小小後掠角度也加大了有效座艙空間約3cm左右) ;另外裁短車把為43cm,以超窄車把,補償座艙過小無法轉髖的問題。

註:1+2+3 三項共加大有效座艙空間約6cm

4. 座管:客製offset 0天秤式55cm鈦座管,原廠有效立管約70度,加上offset 約2.5cm,有效立管角變成超悲劇的67.5度.....更離譜的是,31.6cm沒有長座管可買,幸好找到客製廠,修正後有效立管角度變成相對小悲劇的70度左右;不過也因此縮小有效座艙空間約2.5cm

5. krex鈦弓座墊,寬130mm,座弓相對偏前,甜蜜點相對較後,將座弓鎖到偏前,再次修正有效立管角度約71度;不過座艙再縮小約1cm

註:4+5兩項共修正約3.5度有效立管角,但也縮小了3.5cm的座艙空間(都是過度偏後的無效座艙空間)

6. 曲柄組:shimano 105 (5600) 165腿長,提高低差及有效座艙空間約1cm;同時110mm一體式BB軸(驅動側墊2.5mm),縮小Q-factor(左右腿組對距)約10mm!!!! 對,是10mm!! 原廠竟然搭175腿長122.5mm四方中軸,造成Q-值大到離譜,ori牌,認真點好嗎?)

總的來說,幾何修正後,騎乘重心前提,真正有效座艙加大約7cm,高低差加大13cm。相較於一體式25度頭管的birdy,相同的座墊位置,高低差多了約4cm,但有效座艙空間小了約6cm!!! 騎乘重心/座墊位置也都還是嚴重偏後,騎這車就不要奢望搖車了,雖然這車架可是ori牌原廠支援20速套件的高性能車,哈哈! (註:座墊還有往前移的空間,但有效座艙會變得更小,小車的fitting,尤其是小摺的fitting,就是一門多方面的妥協藝術啊~)

--------------------------
其它改裝項目:
1. shimano br 780 V/C雙行程煞把:對應ori的前C後V,用V煞煞把對應前C夾,簡直是裝飾用的
2. 前C夾調整鈕移除:ori摺疊需轉車頭,C夾線頭會嚴重擠壓線管,移除調整鈕後,增加近1cm的餘裕
3. odi硬版握把:耐用好用,把堵耐靠止滑性高
4. 全車重新走線:a. 前煞把倒走延伸龍頭導線孔;b. 後煞及後變前方走線避開導線孔;c. 後煞後貨架部份走線位置下修;d. 後變因應內變直接延後下叉走。
註:1+4兩項巨幅改善煞車手感,線長大幅縮減,通規內外線長就夠用,摺疊不卡線,展開不需重整煞變線
5. 前後夾器更換barodine前C後V煞車塊:改善煞車力道
6. wellgo 二代快拆踏板(平踏+spd卡踏):改善踩踏效率,增加耐用度
7. shimano alfine sl-s503撥把:原轉把不利於車把內握
8. bikefun 349ori專用易行輪:買了,太重沒裝
--------------------------



完成後長這樣...

車頭總成





曲柄組(註:原廠勾鍊器設計的比birdy原車的,甚至是要錢的section0好很多,但mi8是內變車,這勾鍊器和brompton不影響Q-factor,鍊條不磨車架的精心設置比較之下,還是天差地別)




前C夾(註:毛毛蟲已加上變速外管保護套*1+煞車線管保套套*1,完全包覆。原廠只加一截煞車外管保護套,露出部份金屬面,摺疊時還是會刮車架)




座墊座管




摺疊型態




駐車型態




全車


---------------------------------
如果有時間,
就繼續把mobile01同篇文,針對ori幾何說明及改善方向,可用資源等,未補足部份慢慢補齊吧~
[ 此帖被iiiox在2014-08-01 03:29重新编辑 ]
4条评分金钱+3威望+5
azuretears 威望 +3 第一次觉得ori不那么难看了,哈哈 2014-05-03
dahaoren 金钱 +3 优秀讨论~ 2014-05-03
harvey.hung 威望 +1 优秀改车文章 2014-04-30
少爺 威望 +1 優秀改車文章 2014-04-30
发帖
1206
金钱
1827
威望
-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15-07-11
不错的车子
发帖
366
金钱
118
威望
0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15-07-10
这个把 看着好舒服
独乐不如众乐 http://to-green.taobao.com/
发帖
400
金钱
703
威望
24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15-07-10
看完全文    感慨颇多    楼主果然是个单车高手  在第一次看到楼主与论坛骑友讨论是就感觉到了  好久没关注论坛  今天无意发现 去年 楼主竟然就对ori有了这么深入的研究      不知道 2015年了  楼主的ori是什么近况  还在服役吗   楼主又有什么心得   我是m10用户  初级玩家 平时骑车不多 偶尔骑车溜达而已  对ori感觉还不错  前两天又定了一台ori给女友   今天看到这个文章  想请教一下楼主 两年了   对ori这个车在来个全面总结吧  
幸福的大脚

发帖
5744
金钱
4449
威望
191
贡献值
0
爱心值
-3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14-09-03
回 warpblade 的帖子
warpblade:赞!这个在大陆批量制作的话成本应该比较低
不过能不能凑齐足够的数量是个问题[表情] (2014-08-18 15:43) 

这个东西大家要求的长度角度不同,不好凑啊。
折叠二元:16寸412,能骑的最小轮径;451弯把,能折的最大轮径。

发帖
12929
金钱
12929
威望
1157
贡献值
16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14-08-18
回 iiiox 的帖子
iiiox:分享幾張jcen兄的+14.5度延伸龍頭實照 (尚未加上導線座)~
[图片]
可惜的是,經jcen兄多方努力之後,確定在台灣製作「延伸龍頭」代價實在太高,繼續尋找代價合理的廠方生產曠日費時, .. (2014-08-18 15:20) 

赞!这个在大陆批量制作的话成本应该比较低

不过能不能凑齐足够的数量是个问题
ORI交流群:312718762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14-08-18
分享幾張jcen兄的+14.5度延伸龍頭實照 (尚未加上導線座)~


可惜的是,經jcen兄多方努力之後,確定在台灣製作「延伸龍頭」代價實在太高,繼續尋找代價合理的廠方生產曠日費時,因此jcen兄直接提供製造圖,供資源更豐富的77車友使用~ (註:下載文件未含導線座)
延伸龍頭14.5度.rar (29 K) 下载次数:8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14-08-15
回 单车小Y 的帖子
单车小Y:期待楼主更新强度测试。。。 (2014-08-14 18:46) 

一起期待吧~ 對了,真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私訊私訊jcen兄 (連結在64樓),多一個人詢問,也許就有多一份動力,一起幫jcen兄加油吧^^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69楼 发表于: 2014-08-15
回 乱世摆渡 的帖子
乱世摆渡:看到这里,感动得我快要哭了,哈哈,期待! (2014-08-14 16:15) 

我也很感動啊~~~
熱心車友jcen人住台灣自行車重鎮台中,希望豐沛的資源能讓成品早日出現!
发帖
563
金钱
395
威望
29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68楼 发表于: 2014-08-14
期待楼主更新强度测试。。。
我有爱心。。。。。
发帖
495
金钱
279
威望
9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2014-08-14
回 iiiox 的帖子
iiiox:更新報告:
熱心車友jcen兄 之 多角度延伸龍頭/把立,進入強度測試階段,一起期待吧!!
不同角度圖面資料
[图片]
.......(2014-08-08 23:19)嬀/color]

看到这里,感动得我快要哭了,哈哈,期待!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2014-08-09
回 warpblade 的帖子
warpblade:这个双层坐杆夹没有看懂啊。。。下面从螺钉改快拆是什么意思?难道快拆的锁紧力度会比螺钉还大? (2014-08-08 23:32) 

用另一個方法說明好了....

下座管束鎖固力道,以0最輕,10最重來看...
- 原螺絲>> 鎖固力0-10
- tranzx快拆壓下時>> 鎖固力8
- tranzx快拆放鬆後>> 鎖固力0
註:本文數字皆為假設數值,純供理解之用

ori原廠套筒式座管束轉接座的問題是:
- 鎖固力低於7>> 座管束產生異音
- 鎖固力高於3>> 抽拔座管時刮傷 (下座管束套筒鎖緊時,會擠壓立管,造成座管抽拔刮傷)

使用原廠座管束螺絲,會有三個結果:
1. 鎖固力高於7>> 無異音,但刮座管,因此全摺時要先用內六角棒鬆開螺絲 (刮傷兩隻鈦座管後,我就一直這麼做了)
2. 鎖固力低於3>> 易產生易音,而且剛性不足,,坐墊易“轉頭”,座管會晃
3. 鎖固力介於4-6>> 兩個問題都部分存在

反之,改快拆型式之後:
1. 快拆壓下時>> 鎖固力高於7(選對快拆柄,其實很緊),騎乘沒有異音,無框量,剛性佳
2. 鬆開快拆時>> 鎖固力低於3(其實是0),收摺不刮座管

以上~
[ 此帖被iiiox在2014-08-09 03:05重新编辑 ]

发帖
12929
金钱
12929
威望
1157
贡献值
16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14-08-08
回 iiiox 的帖子
iiiox:更新:雙快拆座管束~
改裝原因:原廠座管束為轉接座型式,鎖不緊易產生異音,鎖夠緊摺疊抽拔座管時,嚴重刮傷座管。
改裝說明:
材料:
....... (2014-08-06 23:20) 

这个双层坐杆夹没有看懂啊。。。下面从螺钉改快拆是什么意思?难道快拆的锁紧力度会比螺钉还大?
ORI交流群:312718762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2014-08-08
更新報告:
熱心車友jcen兄 之 多角度延伸龍頭/把立,進入強度測試階段,一起期待吧!!

不同角度圖面資料

詳細資訊 >> http://www.5i01.cn/topicdetail.php?f=317&t=676007&r=2&p=78#51166698

+14.5度版本強度測試中!!

詳細資訊 >> http://www.5i01.cn/topicdetail.php?f=317&t=3856944&p=3#51524182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14-08-06
順道一提,一直想做,但一直難產的「摺疊頭管上豎管快拆」改裝計劃....
由於ori原廠遲遲不願推出「不同角度之延伸龍頭」, 阿斗車的奇葩幾何始終是奇葩,座艙空間始終是個頭痛的問題,因此把念頭轉向......
1. 「羊角把 or 燕把」大幅前推有效座艙空間
2. 摺疊頭管上豎管快拆機構,完美解決摺疊體積問題

然而,目前市面上,附快拆機構之摺疊上豎管,管徑似乎找不到合用的,jango flik的是30.8mm(這個很棒,快拆柄小小的,鎖固力道卻極佳!),有個5cm實質龍頭的giant chiron 和 dahon車系則是28.6mm,而ori的摺疊上豎管管徑印象中則為25.4mm。

註:真要裝羊角把或燕把,只能全摺時放棄快摺,用六角棒伺候上豎管螺絲.....改裝這件事,.解決A問題時,產生B問題,超出我的容忍值,故棄之....只好再等等等等等阿斗車原廠,甚至是熱心車友釋出「多角度延伸龍頭」的好消息了...


[ 此帖被iiiox在2014-08-07 01:03重新编辑 ]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14-08-06
更新:雙快拆座管束~
改裝原因:原廠座管束為轉接座型式,鎖不緊易產生異音,鎖夠緊摺疊抽拔座管時,嚴重刮傷座管。

改裝說明:
材料:
1. tranzx座管束*2:取其快拆桿,tranzx這個快拆的舵輪設計佳,行程長,鎖固力道極佳,先前朋友的giant chiron2座管下滑問題,也是更換tranzx快拆解決。

2. giant快拆桿*2:單純取其平頭墊片,因為tranzx座管束本身為弧型開口,毋須平頭墊片,自然沒附,沒有平頭墊片無法順利安裝在ori原廠座管束上。

========================

詳細做法:
1. 座管束下方鎖固螺絲改為快拆型式:tranzx座管束快拆桿螺絲口徑較小,可以直接穿過原廠座管束下方螺牙,最簡易的做法改成這樣就行了。

2. 更換快拆柄方向:原廠下方座管束螺絲開孔方向之故,改tranzx快拆,正常快拆方向下,快拆螺母無法沒入座管束,稍稍造成螺絲鎖入深度不足,反方向安裝則無此問題。不過為了操作就手,還是選擇正常方向安裝,因此需要擴孔。

3. 更換原廠座管束原快拆:主要為了提升完成度,雖保持原方向,但仍需擴孔才能埋入tranzx螺母。

==========================

成果報告:問題解決,騎乘無異音,摺疊不刮座管,終於!!

凸字型螺母埋入原廠座管束,只剩下薄薄的最外圈


tranzx座管束快拆,快拆柄上面原本覆有紅色塑膠,外觀之故已取下


放遠一點看,毫無違和感~


=========================
[ 此帖被iiiox在2014-08-09 00:25重新编辑 ]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14-08-04
回 dahaoren 的帖子
dahaoren:字里行间可见lz之用心·~赞一个~~[表情]  (2014-08-02 01:59) 

感謝大好人板主認同^^
目前正在進行座管束改雙快拆這件事,已找到目標快拆柄,若成功再上來進一步報告囉~

发帖
11497
金钱
15838
威望
896
贡献值
3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14-08-02
字里行间可见lz之用心·~赞一个~~
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14-08-02
補些照片,都是手機通勤隨手拍的,畫質請擔待~
又是大太陽,又是刮大風,又是下大雨,這個包,那個袋,全摺,半摺,展開....日復一日,來來回回,是阿斗車ori mi8的生活原貌~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14-08-01
回 warpblade 的帖子
warpblade:坐杆夹异响从来没遇到过。。。双层坐杆夹很稳定
主要的异响来自于折叠扣,前后折叠扣都要小心调教一下锁紧力度和润滑,松了有框量,紧了就容易响
另外前面一个主要的异响是内外层前叉的接合面,这里需要加润滑以及注意前快拆的锁紧力度 (2014-08-01 23:03) 

我的朋友也跟著買了一台m9,一樣有座管束異音的問題.....

我的朋友只有輕度休閒騎 >> 初步排除使用強度的問題
我的朋友使用原廠座管 >> 初步排除使用客製鈦座管問題
我的朋友已回店做過異音排除 >> 初步排除鎖固力道等技術操作問題
註:不排除拿到兩台"人品車",哈哈~

那是設計上的問題嗎?
349ori的雙層座管束,基本上是轉接座的型式,下方「套筒」型式雖不見於一般座管夾,部份摺疊車的龍頭豎管/頭管卻有採用,如台灣頗為知名的irland 7代,以及德國縱摺車berns等。berns少見不說,我所接觸的irland七代,摺疊豎管/頭管常有異音問題,也稍嫌軟了一點(框量),解決方式也是塗厚油+鎖緊一點。究其因,應該是因為套筒深度不足所致。換句話說,我無法咬定349ori座管束一定有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上述的irland 7不管是接合型式(淺套筒),以及延伸症狀(異音/軟),甚至是排除方案(上厚油+鎖緊),都和349 ori一致,差別在於摺疊豎管沒有拉抽 刮傷問題而已。

註:除了座管束,其它轉點等異音問題不難處理,倒是ori這車關節多相對複雜,騎乘不平路面時的共震聲比較多,難免~

補充:有相同問題的朋友,真要解決這個問題,改雙快拆似乎還是有機會.....
1. 找隻行程較長的快拆柄(如mr. control的,行程超過兩圈螺牙) 註:除了行程要夠長,螺桿長度要足,快拆柄需有"平頭"墊片,同時達到這三個條件才有機會 (77前輩有推薦的嗎?)
2. ori座管束下方螺孔車掉螺牙 (螺牙會限制快拆柄方向)
快拆行程足,鎖固力道自然夠,鬆開時也夠鬆,不致於磨花座管。奇怪的是,早期ori一般座管束型式會下滑,長行程快拆柄沒用嗎?為何原廠要改成「轉接座」的型式?轉接座這玩意兒,一般來說是在既有基礎下,節省成本解決問題的妥協方案,不是什麼非用不可的好物,為何原廠捨簡單便宜的長行程快拆柄,選擇重本開模生產這轉接座?不解~
[ 此帖被iiiox在2014-08-02 00:59重新编辑 ]

发帖
12929
金钱
12929
威望
1157
贡献值
16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14-08-01
坐杆夹异响从来没遇到过。。。双层坐杆夹很稳定

主要的异响来自于折叠扣,前后折叠扣都要小心调教一下锁紧力度和润滑,松了有框量,紧了就容易响

另外前面一个主要的异响是内外层前叉的接合面,这里需要加润滑以及注意前快拆的锁紧力度
ORI交流群:312718762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14-08-01
新增1000k & 5000k小評價於沙發樓~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14-05-04
回 azuretears 的帖子
azuretears:第一次觉得ori不那么难看了,哈哈 (2014-05-03 20:26) 

哈哈哈,我該說,這是整篇文,看到最最最令心開心的讚美嗎~~~~~~XDDD!!!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14-05-04
回 yytomato 的帖子
yytomato:Stan的钛坐管感觉如何? (2014-05-03 11:27) 

筒狀包裝很好,價錢也不貴,但管壁很薄,軟軟的,易刮花。相對的,車把就比較厚,也比較不易刮花~

发帖
12437
金钱
73097
威望
2279
贡献值
102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14-05-03
第一次觉得ori不那么难看了,哈哈

发帖
12929
金钱
12929
威望
1157
贡献值
16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14-05-03
回 zhangt71 的帖子
zhangt71:  关于产品定位的问题:ORI折叠车进入市场已经不少年头了,实际销售情况的表现究竟如何?用户接受度究竟怎样呢?造成现状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不知厂家是否有认真思考过?
  正因为产品需要面对广大的消费者群体,所以在人体工学这种与骑乘体验直接相关的基本层面,更 .. (2014-05-03 12:29) 

ORI的前叉折叠方式导致不能使用鸟车那样的头管,放不下去

从生产管理的角度看,如果改动车架设计,要涉及到大量的设计开发费用,然后模具、工艺的修改,还要照顾到折叠效果,这个成本投入是非常大的。那么修改后能提升多大的销量呢?多出来的利润是否能够弥补投入的成本?如果不能,那显然不会去更改

这是企业的思维方式,跟普通车友完全不一样的。除非是有市场调查标明,像张老师你这样“因为ORI几何不好所以暂时不买,修改后会考虑入手”的车友数量很庞大,厂家才可能会去改动。可是实际上呢?放眼77,对于ORI几何不满的车友貌似就这么两三个,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价格、外观等其他因素不考虑购买ORI,所以即使ORI修改了车架几何,对于销量的提升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iiiox同学提出的修改把立焊接角度的方法是最有可能的改动措施,实际上这个地方我已经像厂家反应过了。
ORI交流群:312718762

发帖
47315
金钱
67719
威望
4799
贡献值
22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14-05-03
回 warpblade 的帖子
warpblade:
前叉的改动是因为以前的独立管前叉在骑行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的有位移,导致折叠时前轮出入不顺,所以才会改为现在的一体式
你的思路是从专业车手角度出发,完全没有问题。。。但是ORI是一辆面向普通人的休闲代步车,厂家作为一家企业而不是车友俱乐部,重点关注的是外观涂装、易用性以及最重要的成本利润等问题,对于那估计不到百分之一的专业消费者需要的几何修正,厂家显然不会花巨大的成本去改动车架设计


  关于产品定位的问题:ORI折叠车进入市场已经不少年头了,实际销售情况的表现究竟如何?用户接受度究竟怎样呢?造成现状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不知厂家是否有认真思考过?

  正因为产品需要面对广大的消费者群体,所以在人体工学这种与骑乘体验直接相关的基本层面,更应该高度重视。。。人体工学理念会直接体现在车架的几何设计中,具体到某款车上,好就是“好不好骑”。正如楼主所说的,普通车友、消费者未必会去关心什么几何设计,但是好不好骑的体验却是人人都会有的。我们在这里并非站在专业车手的角度,而正是以普通骑乘者的角度谈论几何问题。譬如说到五通偏高问题,使得整体骑乘重心提升、风阻更大、高速过弯不稳等等,这些是竞技层面的因素,但它同时也使得骑乘者停车、上车都更加不方便,这个因素足够大众化了吧?说得浅白一点,就是在人性化方面做得不够。

  再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折叠头管的外型,如果象鸟车头管那样简单化处理,或许值得尝试一下。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14-05-03
回 dahaoren 的帖子
dahaoren:
好文^_^
不过关于ori 高速下稳定的表现 我觉得根源还是在于碗组所在的立管角度极小造成的
这个角度小 可以尽可能的压榨小轮径带来的trail偏小的问题 是在轮径固定(出于折叠体积考虑) 前叉rake(出于舒适度考虑)固定之后 最简单粗暴的用来增加trail的办法
当然带来的问题就是头管后倾 严重 座舱空间太小 所以需要前倾头管(或者是等效的前伸式ori歪脖子设计) 当然这样子带来的等效把立的加长也会让操控稳定性提升
两相加持 高速稳定的ori就不难理解了
.......

也因此,小頭管角短實體上管的ori,需要延伸龍頭來加長虛擬reach,來獲得相對合理的有效座艙空間!

基本上,為了維持摺後要小,展開時座艙空間要大這個兩難題 ,一般縱摺車都會被迫採取不同因應策略:
- brompton:三摺,除了後縱摺之外,車架大樑(上管)也做了摺疊盒,除此之外,更提供不同角度/長度豎管供選
- birdy:提供五種不同長度/角度龍頭豎管供選,車架本體則無其它解決方案,因此相較之下摺後較大
- ori:「延伸龍頭」,摺後時向後轉縮小體積,展開時延伸龍頭就變成有效上管的延伸,加大有效座艙空間



也因此,更叫人不解的是,過度向內傾鈄的龍頭豎管,造成車把實際位置嚴重內縮,換句話說,延伸龍頭在有限的上管長度下,加大了座艙空間,但角度朝內的龍頭豎管,又把座艙空間吃掉了。
-------------------------------------------------
事實上,349ori現行車把位置,還是會有適用的車友。不過,如同brompton, birdy一樣,如果ori原廠也提供不同角度(甚至是長度)的延伸龍頭選購,在合理的前後配重範圍內,只需將現有延伸龍頭的前端焊接角度改變,甚至不需花錢開模,就可以有效改變座艙大小,落實延伸龍頭的實質意義。


--------------------------------
另外,補上一張關於ori的基礎幾何概略圖,供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註:以下說明為個人理解,若有誤請指正~

a, reach:BB中心與頭管中心的水平距離;有別於一般上管長度標示法,reach的數值不會受到立管角度差異的影響,對毫米必爭的公路車fitting來說,以reach為基準判別可用座艙大小更為可靠。

b, stack:BB中心與車把垂直距離;有別於一般頭管高度標示法,stack的數值不會受到BB高度差異的影響,相對能夠反應出真正高低差的數值。

c, extended top tube:延伸上管長;這是ori車種特有的項目,透過延伸龍頭虛擬出更大的有效上管長。

d, top tube length:上管長;實體上管長用來計算水平車架有其fitting意義,但只要是非水平上管的車架,一律以虛擬上管長(virtual top tube)視之,也就是立管中心到頭管中心的水平距離。注意,虛擬上管長會因為立管角度差異這個變數,尤其是立管角度五花八門的小摺,產生最終座艙空間大小的巨大誤差。

e, effective seat tube angle:有效座/立管角;有別於一般座管直達五通的標準車架,部份小摺的座管設計於五通之前/後,以利於摺疊時座管能縮到最小,因此立管角度會隨著座管拉長長度而改變,故以「有效」立管角稱之。簡言之,位於五通後方,座管拉越高有效立管角越大(如ori),反之就越小(如giant 7s)。注意,立管角度影響實際座艙大小甚鉅,ori的上管,甚至是延伸上管看起來車子好像不小,實質上,用已排除的變因的reach來看,ori是台小得可憐的車。

f, crank length:曲柄長度;雖然曲柄長度主要依據個別車友大小腿長決定,但輕齒比的小摺卻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透過曲柄長度來局部修正fitting設定基礎之seatback,越短的曲柄相對需要越大的seatback,以取得最適踩踏點。

g, bb height:BB高度;BB高度雖不影響騎乘幾何,卻對車架幾何有莫大影響,相同騎乘幾何條件下,BB高度越低理論上越穩定,有利於高速及過彎。反之,BB越高穿越性就越好調性越靈活,「潦溪」用的登山車特別適合。只是...16吋(349)的ori,五通這麼高的意義何在?除了「市場最大化」,供個別車主換到185mm甚至更長的曲柄,車架都吃得下,除了這個原因,只能說是為了後輪縱摺功能,而失去騎乘考量的結果。

h, wheelbase:前後輪軸距;軸距越長理論上越穩定,越短理論上越靈活,BMX等做招車軸距通常短上不少,小摺車軸距則是五花八門,不過輪徑小又要弄出夠用的座艙之故,軸距多數不會太小,大一點的甚至有驚人的118mm之譜(如gaap street和tyrell部份車種)。

i, front to center:前輪軸到BB水平距離;由於摺後要小的需求,加上多數摺車皆為單一尺寸之故,許多摺疊車容易產生「過度加大座艙=重心過度前傾」的問題,座艙加大的空間限制頗大。

j, head tube angle:頭管角度;決定行車調性的另一個關鍵性因素,不同的頭管角度會造成不同的前叉角度,不同軸距(甚至會改變實際座艙大小),trail更受其直接影響,部份車友,尤其是作招友,甚至會購買可調角度的頭碗來修正頭管角度,以改變操控調性。

k, trail:軌跡量;延頭管中心,順其角度向下至地面為A點,前輪軸垂直至地面為B點,AB兩點水平距離即為軌跡量,trail對於行車調性影響直接,理論上越長行車越穩,操控反應相對越遲頓。在固定的頭管角度下,trail值主要取決於不同off-set(補償值)的前叉。

l, seatback:座墊後移量;BB中心與座墊鼻端的水平距離,其實這個項一般只能粗估,因為不同廠牌、型號座墊甜蜜點,座弓位置,鼻端長度各不相同,因此seatback值會因不同座墊這個變因而改變。相對可靠的測量方式,一般來說,需以腳掌姆指球對準踏板軸心,屁股坐到座墊甜蜜點為主。

m, effective stem length:有效龍頭長度;有別於一般車種的實體龍頭,摺車為了摺後體積,多數會採取「龍頭豎管」的型式,一來補足合理所需stack,再來也可以透過不同角度,虛擬出有效龍頭。在重心合理範圍下,理論上龍頭越長,轉向力距越長,行車操控上就越穩定。

发帖
47315
金钱
67719
威望
4799
贡献值
22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14-05-03
回 harvey.hung 的帖子
harvey.hung:iiiox  對折疊車,有獨道的見解,之前轉帖過一篇文。
史说折迭车
http://www.77bike.com/bbs/read.php?tid=106246
即出自他之手。 (2014-05-01 19:37) 

原来如此。。。之前没留意呢!

发帖
1041
金钱
3166
威望
83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14-05-03
Stan的钛坐管感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