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52
引用第59楼savoniq于2013-05-07 09:37发表的 回 57楼(光光) 的帖子 :怎么我看出来明显左边的要长出来一截[表情]
UID:15149
UID:20641
UID:86999
引用第63楼raymondcn于2013-05-07 11:14发表的 回 62楼(daeeeeeeee) 的帖子 :照你这样说,32孔编2:1也是可行的,理论强度不是更好?重量上也差不了几克。
UID:13492
引用第46楼coolsear于2013-05-07 01:45发表的 :所以在等5800们呀~~~希望能有10速12-27+30T。我觉得一定会有。另外6%太有有意义了,基本就是说50-36可以获得和50-34一样的爬坡性能了。
UID:16250
UID:23618
引用第69楼咸鱼于2013-05-07 12:16发表的 :WL缩小对稳定性就是加分吗?读书少,不理解……
引用第68楼RPG-7于2013-05-07 11:33发表的 :6800有个飞轮 11速11-32 [表情]另外对光光的两个青豪我有看法以前也用过两个青豪花鼓也是这样,都是shimano塔基,他们两边的堵头长度不同,其他是一样的,有一对两个法兰盘整个偏左
引用第62楼daeeeeeeee于2013-05-07 10:57发表的 :光版,那我想知道现在你总结出来是不PW花鼓应该两侧都是2X编法?还有个问题,对于小轮来说,2:1系统,最有可行性的应该是28孔花鼓配28孔圈编21辐条后轮,不知道这个编法怎么样?前面用16孔,对小轮子,辐条少些强度也足够
引用第64楼daeeeeeeee于2013-05-07 11:17发表的 Re:回 62楼(daeeeeeeee) 的帖子 :32孔小轮圈选择太少,目前好评最高的KINLIN就没有32孔。21辐条编的好的话是没有问题的,P18的20辐条后轮我都从来没有断过条
UID:97833
UID:92697
UID:60586
UID:29469
引用第76楼c1vs于2013-05-07 14:58发表的 :单纯考虑稳定性。。。为什么不考虑驱动侧的辐条固定在圈的非驱动侧来增大辐条角度呢?
引用第79楼光光于2013-05-07 15:57发表的 :你这个就是偏心圈的思路,非常有效但花鼓的几何优势和偏心圈优势并不矛盾,最好是优势叠加
UID:24940
引用第81楼c1vs于2013-05-07 16:57发表的 :又长知识了,还有偏心圈,想看图片
图片:5_52_57ee502e77aa6f4.jpg
UID:38951
UID:50
UID:6401
UID:29532
UID:3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