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的形状会直接影响到轮组的稳定性,有时花鼓的几何形状所产生的影响甚至超越了辐条对轮组的影响
前花鼓由于都是对称结构,所以稳定性基本到顶,大同小异。
而后花鼓几何差异就很大了。
首先看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参数,那就是塔基侧的花鼓耳(绿线)到花鼓中心线(红线)之间的距离
我称之为“右耳偏心距离”,英文叫“WR”, width from center to right flange

在其他几何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这个WR值越大,后轮越稳定。
换句话说,右侧的花鼓耳越靠外,后轮越稳定。这个很容易理解。
但是由于塔基的存在,右侧花鼓耳不可能无限外推,那么WR的极限是多少呢?
目前测到的最大WR是shimano花鼓,以7700后花鼓为例,WR值达到了19mm!

或者king r45花鼓的WR也达到了18-18.5

WR越大的轮组越稳定,反应在辐条上,就是驱动侧辐条拉到同样的张力,WR越大的花鼓非驱动侧辐条张力越高,于是导致后轮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