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049阅读
  • 79回复

[经验分享]鸟车特别的骑行体验&前叉高速抖动问题探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7
金钱
107
威望
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4-07-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ffdo-_eY0

双脱手视频,骑得还蛮稳.

发帖
144
金钱
135
威望
30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4-07-07
楼主  DATI   R1花鼓  润度如何  正想换轮组
发帖
522
金钱
10857
威望
57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4-07-07
俺改的16轮电动自行车  ,撒把快骑   慢骑都行的  ,  下雪后没有车辙的路面也能撒把骑行的。

发帖
4669
金钱
5872
威望
1318
贡献值
18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4-07-07
回 阿宗 的帖子
阿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ffdo-_eY0
双脱手视频,骑得还蛮稳. (2014-07-07 19:37) 

騎的那麼慢,不算!

這帖討論的是高速前叉穩定性。

速度30+再來看看!
发帖
321
金钱
2
威望
4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4-07-07
感觉高大上的样子。。。

发帖
12382
金钱
13223
威望
531
贡献值
4
爱心值
3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4-07-07
trail和虚迷效应一直没搞懂,疑问很多:
(1)高速是个笼统的说法,多快算高速?速度与虚迷效应的关系是怎样的?(公路和小轮的高速概念肯定不一样,小轮30算高速,公路30只能算低速吧)
(2)是车速与的虚迷效应有关,还是车轮的转速与虚迷效应有关?(同等车速小轮转速和大车也不一样)
(2)见下图,国标对前叉的建议里并没有对trail做限定,而是对交点离地距离做限定,而这个距离又与轮径成正比,从中也看不出出小轮子有必须提高交点离地距离以获得与大轮等同的trail值。

发帖
4669
金钱
5872
威望
1318
贡献值
18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4-07-07
回 yikki 的帖子
yikki:
trail和虚迷效应一直没搞懂,疑问很多:
(1)高速是个笼统的说法,多快算高速?速度与虚迷效应的关系是怎样的?(公路和小轮的高速概念肯定不一样,小轮30算高速,公路30只能算低速吧)
(2)是车速与的虚迷效应有关,还是车轮的转速与虚迷效应有关?(同等车速小轮转速和大车也不一样)
(2)见下图,国标对前叉的建议里并没有对trail做限定,而是对交点离地距离做限定,而这个距离又与轮径成正比,从中也看不出出小轮子有必须提高交点离地距离以获得与大轮等同的trail值。


其實我也不是搞的很懂,需要高人出來解惑一下。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4-07-08
虛迷,部份文章指出跟trail量有密切關係,主要來源似乎是單車車架製造者的論調,不過似乎並無完整物理資訊說明/佐證。
對虛迷的定義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這篇 http://en.wikipedia.org/wiki/Speed_wobble

基於wiki說明,也基於多年騎車經驗,我個人並不傾向虛迷和trail值的直接關係。反倒是「全車配重」,「前叉鋼性」,「前叉轉點」,「胎壓」等等會造成某一程度共震頻率的因素使然。

以鳥車為例,前叉轉點存在必然間隙,前叉結構倒裝鋼性不足,這兩個因素恐怕才是主因,(頭碗規格也應該會有些差異,新經典鳥這方面應該會好一些),因此,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下列方式,看看虛迷發生頻率是否不同:

1. 定向前避震 (如multi-s):除了定向能部份消除左右方向共震,油壓不易回彈特性亦會吸收產生共震的力道。
2. 使用25度前傾豎管:除了操控力矩長較穩定,車把重心相對接近前輪軸,下壓力夠,也能有效抵抗共震。
3. 車把/車龍固定重物,增加車頭下壓力,有效抵抗碎震產生的共震,這個不用花錢,強烈建議一試。註:我的背包常有3-4公斤重,掛在車把固定好,高速虛迷情形就會延後出現)
4. 胎壓胎種:過低胎壓因路況易變形,胎質過硬不吸震,兩個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前叉轉點不平均受力,加大虛迷機率。
5. 加重齒比:輕齒比高速要求高迴轉,高迴轉時平均輸出要求高技巧,不穩定的輸出及車手左右擺晃,都可能加大虛迷風險。

補充說明:
1. 騎鳥車發生虛迷所需速度各不相同,就算是配置完全相同,包含車手體重,迴轉速,上下坡路況,順逆風等等,都會直接影響虛迷發生時機,強度。
2. 不同體重的車手,所需阻尼系數也不太相同,不過一般來說,大體重車手的下壓力大,搭配高係數彈簧,虛迷反應應該會輕微一些。
3. 之前已在論壇多次提過相對精確數字,多在40-45km/h出現,最高平路跟著機車尾流逼至49km/h,虛迷大到差點狗吃屎。個人經驗選用不同前避震,虛迷發生的時速各不相同,慘的是,放手也好,身體重心前傾壓車把也好,鳥車就是會虛迷,出現時速不同而已。
4. 對了,先不管放手騎,如果騎行速度上不去,無法產生虛迷所需共振的時度(如40-50km/h),那....上述的建議沒太大義意,請直接無視。

以上~

1条评分金钱+3
harvey.hung 金钱 +3 优秀讨论文章 2014-07-08

发帖
5062
金钱
5883
威望
3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4-07-08
鸟车有什么好骑的。费劲不出速度,不要拿休闲来说事。至于上下马路牙子和骑烂路,我PRP照样下马路牙子,上的话技术不行,不敢保证动作温柔,不敢上。

鸟车这个具体案例的抖动问题,我觉得跟他前叉结构有关系。
减震转点在前轴之后,来自侧面的回正力矩(前轮着地点在碗组轴线之后而形成)会让前叉扭转,这个扭转会让前轮相对于地面形成更大的回正角度和回正力矩。且由于这个角度的存在,甚至在车把回正的时候,前轮还是歪的,还能形成让车把转过中立位置的力矩,直到车轮变成正的,力矩消失,前轮前叉和车把在惯性作用下冲到对面,前叉扭转方向反过来,再往回摆。

可见这个过程有点像荡秋千,扭转刚性超差的前叉就像荡秋千的人用力一样,帮你收集着摆振能量。

如果车把的重量合适能让前叉扭起来(这个比较复杂,可能车把跟轮子转动惯量差不多为好,中间是前叉作为弹簧,两边相对于弹簧的震动周期相同,像音叉一样,利于能量累积),那这个能量就越积越多直到失控。所以轻微改变车把重量也对这抖动有影响。

发帖
5062
金钱
5883
威望
3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4-07-08
如果现在有鸟车的朋友愿意试验,可以尝试把前叉反过来骑(反正碗组轴线是通过前轴的,不影响;另外应该不会碰到车架),应该是可以撒把不会剧烈抖动了。

=================

鸟叉软又重,跟PRP轻又硬的前叉一对比,所谓的操纵精度差距立现。

=================

分析震动是很复杂的事情,在飞行器涉及领域算是一个专门的分支。分析机翼的颤振,前起落架的摆振等都是比较成熟的了。

飞机前起落架的原理跟自行车前叉相似,也是轮子着地点在转向轴线之后,前轮可能产生剧烈摆振(200公里每小时着陆的时候;能剧烈到损坏飞机的程度)。一般是加个阻尼油缸来解决问题。

摩托车前轮也一样有类似问题,也有阻尼油缸,在南方应该被称为“油尺”。

这类震动和自行车的可能不同(但是我也无法透彻分析)。可能是因为速度太高,轮子再一次回正的过程中就能得到很高的动作速度,积聚的是惯性能量。。。但是能量为啥能越来越多还说不好。

发帖
7041
金钱
15858
威望
461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14-07-08
老有人说鸟车的速度,一个前后软软避震的车,你要求它有速度这不是为难它么?
你咋不要求Downhill出速度呢?

发帖
5062
金钱
5883
威望
3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14-07-08
所以卖了再也不想。一个小轮子车搞那么费劲,要是能DH我也就忍了。

如今路面越来越好,即使有搓板路搞个大苹果软点的也就对付了。

至于DH,开始时候买不起。。。搁现在,2w5也就入个门吧?后来,老了。

发帖
5062
金钱
5883
威望
3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14-07-08
重点还是研究抖的事。
希望能有人跟我讨论,
希望能有人试试反前叉骑(注意理好拉线免得影响撒把)。

鸟慢不慢累不累好不好我不再说了。
发帖
715
金钱
32
威望
8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14-07-13
换个硬避震会好些。。。

发帖
4873
金钱
5076
威望
334
贡献值
1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14-07-15
绝对跟前叉避震结构有关。按说这个TRAIL值应该非常稳定才对。摇臂式减震结构好像在起落架上也有使用。但摇的方向和鸟叉有所不同。而且起落架有阻尼,鸟叉没阻尼。
转职佛系奶爸。淘宝小店暂停接单,希望日后有机会再为车友服务。
发帖
95
金钱
59
威望
1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14-07-17
把前叉转点拧紧些会有很大改善
1条评分金钱+1
iiiox 金钱 +1 簡單有效,正解!鳥車不摺的車友不妨一試~ 2014-08-23
发帖
95
金钱
59
威望
1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14-07-17
40楼和41楼说得都有道理'虽然我没有看得太懂
发帖
419
金钱
405
威望
25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14-07-27
个人认为抖动类似于高速行驶的汽车方向盘抖动,是前轮的动平衡问题
小折公路控

发帖
29719
金钱
82744
威望
3417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14-07-27
回 karn 的帖子
karn:如果现在有鸟车的朋友愿意试验,可以尝试把前叉反过来骑(反正碗组轴线是通过前轴的,不影响;另外应该不会碰到车架),应该是可以撒把不会剧烈抖动了。
=================
鸟叉软又重,跟PRP轻又硬的前叉一对比,所谓的操纵精度差距立现。
....... (2014-07-08 10:49) 

拿prp的长处比鸟车的短处,自然是prp完胜,鸟车就是个渣

但是比一下鸟车的长处呢,比如折叠性,那prp就是个渣。

鸟车的定位的确是骑不快。就这么设计的。就好比你不能吐槽川菜太辣。。。

发帖
29719
金钱
82744
威望
3417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14-07-27
鸟车最大的软肋是转向操控差,这个和高速抖动本质是一回事

转向操控差的根本是前叉系统刚性差,简单说就是车把转过来了,前叉要延迟一会儿才转过来

这个问题是前叉平行四边形结构造成的,无解。无法和一根硬叉的操控相比。

能做的只是尽量改善鸟车这一块。我最近在研究这一块。

再就是前叉的前倾量和头管的前倾量是有等价的效果
前叉越前伸,稳定性越好,但如果加一个长把立,车的稳定性也会提高。
前提是不脱把。。。

其实鸟车的头管前倾程度是比较大的了,特别是25度头管
(相对于dahon来说)
这种设计就导致,鸟车不脱把骑行还算正常,一旦脱把就废了

发帖
47359
金钱
67955
威望
4807
贡献值
22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14-07-27
回 光光 的帖子
光光:鸟车最大的软肋是转向操控差,这个和高速抖动本质是一回事
转向操控差的根本是前叉系统刚性差,简单说就是车把转过来了,前叉要延迟一会儿才转过来
这个问题是前叉平行四边形结构造成的,无解。无法和一根硬叉的操控相比。
....... (2014-07-27 12:27) 

  光光对鸟车的体验很细腻!鸟车的转向操控确实有那么点延迟感,与其它车有不同。但这又与其前叉结构直接相关,包括侧向刚性等等,均无解!

  鸟车的结构是一个非常封闭的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关联非常密切。如果仔细探究其每个局部,会觉得存在各种不足和问题,而作为一个整体,鸟车却又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出色的均衡性。不能脱把骑行,但是操控稳定性良好;前后叉侧向刚性不足,但仍然可以随意摇车;前后避震性能有限,但却极大提升骑乘舒适性和道路环境适应性。

发帖
5062
金钱
5883
威望
3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14-07-27
回 光光 的帖子
光光:拿prp的长处比鸟车的短处,自然是prp完胜,鸟车就是个渣
但是比一下鸟车的长处呢,比如折叠性,那prp就是个渣。
....... (2014-07-27 12:21) 

折叠性Prp是差些,不过现在我能接受,包括天天折一遍塞办公桌底下,或者拆前轮折叠塞进大行20寸车的包里,不算麻烦或者慢,包括掉链也能忍。
骑行性能我对鸟车是不能忍,太费力。
至于越野性能,我只能说,国内多数地方路很好了。不好的地方根本不适于小轮。比铺装路差的地方,prp能对付,鸟车不错,真正的土路,鸟车也走不了,毕竟才18寸,最起码也得来个24寸再说越野二字。当初我是骑鸟车爬过香山马道,下过香山水库的,也算比较奇葩和dh了,主要问题是小轮容易杵到坑里过不去。

综上,我就接受不了鸟车了。我觉得硬架大苹果是极限了。

发帖
5062
金钱
5883
威望
3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14-07-27
张老师还有鸟车,不方设法尝试下前叉前后反转再骑会不会震动,呵呵。

发帖
47359
金钱
67955
威望
4807
贡献值
22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14-07-27
回 karn 的帖子
karn:折叠性Prp是差些,不过现在我能接受,包括天天折一遍塞办公桌底下,或者拆前轮折叠塞进大行20寸车的包里,不算麻烦或者慢,包括掉链也能忍。
骑行性能我对鸟车是不能忍,太费力。
至于越野性能,我只能说,国内多数地方路很好了。不好的地方根本不适于小轮。比铺装路差的地方,pr .. (2014-07-27 14:38) 

  没人真的用鸟车去越野,虽然我经常骑鸟车玩林道、走山地车同样的线路,但也没说那就是越野,只表明相对于其18寸小轮径来说,通过性能相当不弱。由于这个特征,骑上鸟车时,可以不必拘泥于路面的此微不平整、可以很自如地穿越土路、进入林地深处,可以去其它一些折叠车不便抵达的地方。。。所有事物,优劣都是相对而言。各人倾向性和使用需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对于车的看法也会不同,这个正常。

发帖
3132
金钱
3291
威望
231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14-07-27
鸟车转向的时候延迟很明显。。我以前被吓到过

发帖
29719
金钱
82744
威望
3417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14-07-27
回 karn 的帖子
karn:折叠性Prp是差些,不过现在我能接受,包括天天折一遍塞办公桌底下,或者拆前轮折叠塞进大行20寸车的包里,不算麻烦或者慢,包括掉链也能忍。
骑行性能我对鸟车是不能忍,太费力。
至于越野性能,我只能说,国内多数地方路很好了。不好的地方根本不适于小轮。比铺装路差的地方,pr .. (2014-07-27 14:38) 

说明中国很多地方你没去过

只能说你对一些缺陷a忍受能力强,对另一些缺陷b无法忍受

但这并不意味着缺陷a就比缺陷b来的更好。
问题的根源其实是你自己对缺陷的选择性偏好。跟车没多大关系。

每台车都有缺陷,或者称为“特点”
我一直在尽可能尝试不同的车,去权衡每台车的利弊。

就像我知道公路车是最快的,最节省体力。但是长途我一定会带山地车出去。
中国的路况,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省份之间的贫富差距,xx的不作为,以及各种超限运输对路面的损毁在国内是相当常见。




发帖
5062
金钱
5883
威望
3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14-07-27
说到路况,我去过的地方确实不多,骑过的地方就更少。
帝都和魔都周边是我真正骑过的地方。老家黑龙江条件就不行,山里坡陡土软都是黑土骑不了,县道水泥的,汽车飙到90,120,从未想过要骑自行车。家附近田野里老牛踩的脚印干硬后是正经搓板路。

而且我可能是老了,连帝都境内的国道都不想骑,只想爬爬山或者香山越野一下。也没有时间和心气去骑长途。451骑过路况较差的地方大概就是幽州峡谷那边,也就是永定河峡谷刚出官厅水库那段,觉得不算啥,很多夸张的车友是觉得那边公路车骑不了的。

以个人经验,硬架配大苹果的406的车适应性是够了,可根据路况调整胎压,最好有避振坐杆,不要有硬性载重,基本去哪都行,如果追求顺畅越野那必须大车。

感觉光版也是想找几辆合用的车,我现在是硬尾XC加PRP解决问题。个人不玩更重型越野,有时候会想念标准公路车。
发帖
622
金钱
765
威望
6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14-07-27
的確,每個人的適用情形不同,自然給予不同評價,自然需予於尊重。
評價一部車,規格表看得到的零組件等級,重量,材質之外,更深層的價值,來自於個人車友實際「長時間」騎乘,深入做功課後所得到的心得,有些甚至是廠商不想讓你知道的問題,比如說幾何,操控特性,組裝品質等等~
至於鳥車,我個人的心得...搖頭晃腦,只適合低強度慢慢騎,問題是,低強度慢慢騎,何需縱摺高強度車架? 隨便弄個橫摺車,方便便宜省心好用,哈~

发帖
29719
金钱
82744
威望
3417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14-07-27
回 iiiox 的帖子
iiiox:的確,每個人的適用情形不同,自然給予不同評價,自然需予於尊重。
評價一部車,規格表看得到的零組件等級,重量,材質之外,更深層的價值,來自於個人車友實際「長時間」騎乘,深入做功課後所得到的心得,有些甚至是廠商不想讓你知道的問題,比如說幾何,操控特性,組裝品質等等~ .. (2014-07-27 21:05)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鸟车另一个优势,折叠体积紧凑

随便找个18寸横折车(带前后避震更好),折叠体积都不如鸟车紧凑。
而且鸟车折叠后不需要吸磁也不会散开,纯靠精巧的设计。

折叠车的精髓还是要归于折叠二字。
折叠性不佳的车,我就兴趣不大,所以我买了tikti,但没有买prp



发帖
29719
金钱
82744
威望
3417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14-07-27
回 karn 的帖子
karn:说到路况,我去过的地方确实不多,骑过的地方就更少。
帝都和魔都周边是我真正骑过的地方。老家黑龙江条件就不行,山里坡陡土软都是黑土骑不了,县道水泥的,汽车飙到90,120,从未想过要骑自行车。家附近田野里老牛踩的脚印干硬后是正经搓板路。
而且我可能是老了,连帝都境内的 .. (2014-07-27 19:54) 

很显然,你的骑行环境相当不错,所以你不选鸟车是对的

但不能因此说鸟车就比其他折叠车差。

广州这边鸟车是我见过最多的,开始我以为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

后来才发现广东的路况大部分是水泥路。鸟车在这边正合适。你有多久没骑过大段的水泥路?还记得那种全程颤抖几十公里的感觉吗

避震的效果不是大苹果外胎能取代。至于避震坐管这种东西都是yy,你没用过,我也几乎看不到有人在用。
一台鸟车即可完美解决所有路况问题,为何还要去找大苹果和避震坐管呢。

说到底,鸟车虽然价高,但并不是花瓶,而是一台功能性很强的车。这种功能性是天生设计所赋予的。
并不是其他车靠改装大苹果外胎和避震坐管能达到的

最后就是,广东这种经济强省的路况尚且如此,其他省份的路况又能好多少。
只能说你在北京周边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