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一套fitting设备落户车学社,作为老客户当然去支持下,老板也要熟悉一下fitting的流程么。
预计1-1.5小时,我预留了2、3个小时,恐防tony还不熟悉给别人做,最终1小时多点就搞定了
去到,开电脑,打开软件,录入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
然后,测量了!
身高、肩宽、手臂长、腿长、大腿长等等,来回站立了几次、又坐了、又伸手了,看来以后流程要改善下,包括设备长度标记不足的地方也得补充下。
录入了刚才量的身体数据,软件自动算出建议值,等效水平上管、把立等肯定有的,坐包到五通距离也必须的,坐管倾角也给出了建议值,竟然是74.5度那么大,我还以为固定是73呢。
tony设置好之后上车,嗯,不太适应,那姿势太专业了,我的体形、骑行习惯、体重都没那么专业,哈。
然后经过2、3个回合,我感觉,和tony交流,他也观察,想想,调调,不时提醒我提高踏频什么的,他就凝神坐在隔壁的小木凳抽烟、观察,还给我拍了照片,然后,最终参考了机器提供的值,结合实际骑行需求、体形、骑行习惯等,测试了不同的值搭配之后,给出了建议值,这就比较合理、舒服,适应可能的骑行强度需要的值了。
系统给出报告文件,图文并茂的哦,见下图。当然,tony还很好人地另外帮我出了一份调整值的图,谢谢!
fitting的工具,也就那2件,有些参数也可以自己在家量的,但是测试车就很重要了;
fitting的结果,以“竞技”为目的,不一定适应日常的骑行,所以也需要调整;
调整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持,又熟悉日常骑行的需要,考虑到和“竞技”这一目的的差异,才容易又快又准地调整到合适——这也是fitting过程中人的因素,很重要哦。不过也不是说有了设备、也有了人,fitting的结果就100%准确、有用,甚至有些不需要专门fitting也能得出准确结果的,例如弯把宽度,例如五通到坐包距离等(事后量我现在的车,实际值就是fitting的值)。
fitting的意义,在于没有大量的车架、配件搭配尝试的情况下,可以比较快比较全面比较准确地给出建议,凭这个结果去买车架、配件就89不离10了,可以节约很多时间、金钱、精力;fitting就是一种服务,也是店购车配套的一项重要、有价值的专业服务,想上公路的车友不妨一试,想验证一下自己目前在骑的车哪个配件不合理也可以做一下fitting,挺具有参考价值。付出的不过是1小时多和几百元,相比起买到多余的、不合适的配件以及测试搭配的时间、精力,还是划算的。
报告的样子
2012-12-13 00:04 上传
下载附件 (43.36 KB) 输入基本信息和身体数据

2012-12-13 00:07 上传
下载附件 (34.8 KB) tony在慢慢调节,背后的杆其实是量身体数据的“老虎凳”

2012-12-13 00:07 上传
下载附件 (56.48 KB) tony在旁边看,还给我拍了几张照。

2012-12-13 00:07 上传
下载附件 (43.32 KB) 测完出去喝水吹水,量了一下现车,结果和fitting的一模一样,相差不到2mm。
也确认了T3的等效水平上管是53cm。

2012-12-13 00:07 上传
下载附件 (50.36 KB) (完)
[ 此帖被bingol在2012-12-19 11:3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