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52阅读
  • 20回复

[知识介绍]一辆公路车的几何数据有这么复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566
金钱
554
威望
595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7-03-18
我已经在两岸家里各有一辆公路车,今天在网站看到FUJI公路车的网页居然有这么多几何数据。

台湾有许多二线品牌的公路车强调可以量身定制的公路车!



台湾老车友
发帖
820
金钱
486
威望
49
贡献值
0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3-18
一般车友只需要关注reach和stack就好了啊

发帖
7213
金钱
8814
威望
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3-18

发帖
4241
金钱
6904
威望
309
贡献值
0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3-18
你的图应该没截全!
主要是reach和stack

发帖
5966
金钱
12926
威望
47
贡献值
0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7-03-18
这图简化太多的数据了

内容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发帖
3076
金钱
3554
威望
220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7-03-18
ATX770D→ ATXPRO→SP18→风行不折412
现役车型,TCR adv2,风行1818

发帖
9697
金钱
9660
威望
1078
贡献值
34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7-03-18
REACH和STACK不是全部
发帖
618
金钱
17980
威望
2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7-03-18

发帖
25011
金钱
23918
威望
206
贡献值
0
爱心值
-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7-03-18
上管47?真是头一次见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发帖
25011
金钱
23918
威望
206
贡献值
0
爱心值
-3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7-03-18
这是24寸公路?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发帖
62
金钱
135
威望
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7-03-18
慢慢看,看多了就懂的了

内容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发帖
973
金钱
807
威望
46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7-03-19
回 疯狂的兔子 的帖子
疯狂的兔子:一般车友只需要关注reach和stack就好了啊[表情]  (2017-03-18 19:38) 

同样的reach值,75度的立管跟72度立管完全就是两个车。

发帖
13517
金钱
15886
威望
72
贡献值
0
爱心值
6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7-03-19
厉害了,150救星。

内容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发帖
13517
金钱
15886
威望
72
贡献值
0
爱心值
6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7-03-19
有点好奇365的后下叉究竟能用几速飞轮

内容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发帖
1456
金钱
1395
威望
78
贡献值
0
爱心值
5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7-03-19
Reach Stack 立管角度 头管角度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发帖
66
金钱
-3
威望
1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7-03-31
发帖
245
金钱
158
威望
9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7-04-01
回 十三哟 的帖子
十三哟:同样的reach值,75度的立管跟72度立管完全就是两个车。 (2017-03-19 01:14) 

同档次的Reach值下不同品牌的车立管角度也都是差不多的,不可能有3度那么大的差别。除非你是拿不同的车型比较。

Reach值确实是最重要的车架尺寸数据。而Stack值配合Reach值决定了公路车架是偏攻击型还是偏舒适型的。至于其它各种车架参数,包括立管角度和头管角度等,都是要配合Reach值来进行设定的。
发帖
973
金钱
807
威望
46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7-04-01
回 whcll 的帖子
whcll:同档次的Reach值下不同品牌的车立管角度也都是差不多的,不可能有3度那么大的差别。除非你是拿不同的车型比较。
Reach值确实是最重要的车架尺寸数据。而Stack值配合Reach值决定了公路车架是偏攻击型还是偏舒适型的。至于其它各种车架参数,包括立管角度和头管角度等,都是要配合 .. (2017-04-01 08:19) 

请参考骑行碳碳家的X1跟686。。。
发帖
623
金钱
594
威望
16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7-04-01
每个人手脚身长短柔韧性都不一样,数据越多越容易调整到最配合的状态

发帖
9697
金钱
9660
威望
1078
贡献值
34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7-04-01
回 whcll 的帖子
whcll:同档次的Reach值下不同品牌的车立管角度也都是差不多的,不可能有3度那么大的差别。除非你是拿不同的车型比较。
Reach值确实是最重要的车架尺寸数据。而Stack值配合Reach值决定了公路车架是偏攻击型还是偏舒适型的。至于其它各种车架参数,包括立管角度和头管角度等,都是要配合 .. (2017-04-01 08:19) 

纯REACH和STACK是不行的,闪电车49,52,54三个尺寸的REACH都一样。但是角度有差别,来适应不同人群。

更比如BRIDGESTONE小尺寸42cm的公路车架,reach达到367,STACK 507,和很多48cm的公路车一样,但是设计身高是给150-160的,常规品牌48cm车是给165-170左右身高的。
发帖
1568
金钱
1139
威望
49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7-04-01
stack值更多还是用来衡量一个车架向攻击性姿势调整几何的潜力。

一个发育得差不多的成年人下肢改变不会很显著,所以踩踏效率最高的座管高度和角度基本固定了,还能改善的就是上身姿势(核心力量和柔软程度),越pro越攻击的姿势意味着需要更低的车头,如果stack值很大,那么想降都降不了了。
吹克的车这点就蛮明显,H1和H2几何差在哪?就是头管上平面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