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个帖子对自行车的轮径进行了整理,但由于其中谬误较多,容易对大家造成误导,于是发此贴以正视听。文中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对于轮径的标称,现在世界上同行三种体系:1、英寸体系,2、法式体系,3、ISO体系。这三种体系可以按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总结而言便是:
英寸体系是一种用
英制单位以轮胎
外径为准的标注方法,
法式体系是一种用
公制单位以轮胎
外径为准的标注方法,
ISO体系是一种用
公制单位以轮胎
内径为准的标注方法。现在业界通行的轮胎标注方法是以ISO为主,传统的外径标示法为辅(厂商在表示外径时,英寸或法式通常只会选其一,但两者并不矛盾)。
1、英寸体系,标准标注格式:轮胎外径 (inch) x [轮胎高度 (inch)] x 轮胎宽度 (inch),例:20x1.25,轮胎高度为可选,现在几乎不用。
英寸体系应该是自行车最早出现的成体系的轮胎标注方法,优点是简单、直观、好记,缺点是规格极为混乱繁杂。由于同内径,不同宽度的轮胎外径会产生差异,所以会出现诸如标称20寸的轮胎实际尺寸只有18寸的现象。但由于优点突出,所以不但沿用至今,还依然最为常用,而且一些最新出现的轮胎规格还以它来命名,比如新兴的山地车规格29er、27.5寸。可见英寸体系的生命力。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英寸体系标示轮胎宽度(或高度)还分为分数体系和小数体系。严格来讲,用分数标示宽度和小数标示宽度的两种轮胎是不能通用的,也使得混乱的英寸体系有了一定的规律可寻。比如两条Durano轮胎,一个是20x1.10,一个是20x1 1/8,我们一看就知道前者是28-406,后者是28-451,不会产生混淆或者误会。
2、法式体系,标准标注格式:轮胎外径 (mm) x 轮胎宽度 (mm) 内径识别码,例:700x23C。
法式体系和英寸体系都是传统的外径标注法,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但由于法式体系应用面窄,指向性强,比如700C,轮胎的粗细范围很窄,只有细胎,几乎就专指公路车(包括越野公路车)的轮胎,所以英寸体系的缺点放在这里也不突出了。加上一个内径识别码区分了同样外径但内径不同的情况,比如650B和650C,大大的降低了法式体系的模糊性。
3、ISO体系,标准标注格式:轮胎宽度 (mm) - 轮胎内径 (mm),例:28-406。
ISO体系是由ETRTO(欧洲轮胎和轮圈技术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标准号是ISO 5775。外径体系有两个致命的缺点,轮胎的外径会因为宽度的不同会发生显著变化,外径体系以外径为准,但问题是外径根本就不准呀。所以从这根源上来讲就不科学。其次从实用角度来讲,我们知道轮胎和轮圈的尺寸,无非就是为了轮胎和轮圈的配合,那么外径这个和配合完全无关的尺寸和作为配合标准的内径尺寸一比,谁更合理显而易见。究其本质而言,以内径为准的ISO体系无疑是最科学合理的。所以ISO体系是现在轮胎、轮圈厂商首选的标注方法。
那么有人要问,既然ISO这么牛逼,外径体系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呢?答案有二:其一不用说,自然是习惯使然,这么长时间用下来很难一下就抛弃掉。这里我想着重讲的是第二个答案:ISO也有局限性,外径体系也能做到ISO做不到的事情。举个小例子,先看下边这张图:
这张图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把ISO、英寸、法式、内径、外径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无法互相取代体现得淋漓尽致。
先看同是622内径的Schwalbe Racing Ralph这两款轮胎,一个宽度是33mm,一个宽度是50mm,ISO给我们的就只是这样干巴巴的数字而已。但再一看传统的外径标示法,一个是700C,一个是29寸,不仅尺寸能看懂,就连这两条胎的用途都一下子明白了,700C的是公路越野轮胎,29寸的是29er山地车胎!
再看第一条50-622的大苹果和第三条50-622的Racing Ralph,大家实际尺寸和标注尺寸都完全相同,无法区分。再看一下外径怎么标的?一个是28寸,一个是29寸,一下就明白了,前者是日常使用的民用车(城市车或者长途车)轮胎,后者是运动山地车轮胎。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被绕晕。乱吗?是有点乱。不乱吗?好像也可以理解。如果还有点乱,我列了一个最简化的参照表,可以看看。(注:因为过于错综复杂,真正严谨科学的表格是很难列出来的,一个表也绝对不够,需要好几个,所以我剔除轮胎宽度等因素,且只选择了最常见的轮胎尺寸,只求简单够用)
[ 此帖被coolsear在2014-11-02 06:5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