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要强调踏频变动?以骑手输出功率(以下简称输出功率)恒定考虑肯定是踏频提高的,但是反过来想一下,假定脚踏恒定角速度,就更容易理解椭圆盘的设计思路了
1.脚踏处于死点附近时,牙盘处于半径较小位置,恒定脚踏角速度条件下,牙盘带动链条发力处的线速度更快,根据,P=F*V,考虑牙盘带动链条处发力点的功率(以下简称实际功率):
如果实际功率不变,牙盘发力点所需的输出力量相比半径为椭圆盘两半径中值的圆盘(以下简称圆盘)更小,从而降低了死点附近处的膝盖压力,更进一步,如果实际功率,则承受的膝盖压力更小;
同时,此处的牙盘弧长较短,通过时间小于圆盘
换个说法,在死点附近处其实是同样的惯性力作用下由于反向力矩的力臂降低,同功率输出下,线速度更大
2.脚踏处于最大力矩附近时,牙盘处于半径较大位置,同上,牙盘发力点线速度更大
如果实际功率不变,所需输出力量比圆盘更大,加大了膝盖附近压力,如果允许实际功率增加,所需压力较圆盘更大膝盖压力也更大
同时,此处的牙盘弧长较长,通过时间长于圆盘
结合1.2:
如果实际功率恒定不变,死点节约力量可以降低输出功率;最大力矩点需要更大力量,需要提高输出功率,看似一亏一赚没有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死点处跟最大力矩处脚踏输出的力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输出功率传递成为实际功率的效率是不同的,死点附近增加同样的牙盘功率所需要的力量远大于最大力矩处,所以将输出功率尽量保留到最大力矩点输出是效率更高的做法
能够理解这一点了就容易了,椭圆盘在输出功率保持不变的时候,死点处转相对速提高,最大力矩处转速相对降低,从而提高功率输出的效率;而在输出功率允许变动的情况下,若要维持牙盘输出点实际功率不变,死点处的输出功率可以降低,最大力矩点的功率需要提高,改变了圆盘的功率输出比例,同样提高了效率
好吧,打了半天,我其实也没有用过椭圆盘,只是复习了一下初中物理.....
实际上发动机才是王道啊,多年的各项运动经验告诉我:不达到一定的运动能力以上,器材的差异在达到入门线后都是很微弱的...非要说差异的话,先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再谈体会吧
北马冠军穿个特步也能秒杀穿各种kinetic kayano salvation prophecy的,林丹拿个够磅的超市拍也能打翻手举arcsaber10 vt80 ns9900的一般爱好者,孙杨赤身裸体也甩穿个speedo的鲨鱼皮的普通人几条街吧...没到一定的水平,尖端器材的差异对成绩的影响真的很小,更多的一种玩具心态,有钱难买心头好,这个我倒是万分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