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有的人一听见对轻量化的质疑就跟打了自家娃娃一样。
人家原帖压根就没说轻量化不对,也没让日常的骑行像计时赛那样过分。只是提供了
提高骑行速度效率的另一种思路折叠车在减重上相较于公路车来说,本身就存在先天的劣势。减重没什么不对,但减重越甚,投入产出比也就越低,边界收益也就越低。
有的人是用键盘骑车,有的人是用电子秤骑车,有的人是用相机骑车……各所不一,爱好和兴趣点也不尽相同。
一款20寸钢架双盘折叠车,减重到10KG以下很容易,花费也不多。但是9KG呢?进而8KG?甚至7KG?
当然大家的兴趣点也都不一样,有的人兴趣点就在于电子秤上的数据,有的人兴趣点就在于车子的配色外形,有的人的兴趣点在于码表上的极速、均速、里程、耗时。
但是,单纯说到提升日常骑行速度效率这一点上。减重的确不是唯一的途径,减重到一定程度上之后也不再是最有效率的途径。
三轴润度、车重、体能、骑行姿势、舒适度、风阻系数、安全性等等条件都在一个大体平衡的范围内,我们所说的日常骑行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日常骑行采用超人骑姿和把车减重到7KG都属于极端方式。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路,真正能去做的又有几个。
可为什么有人贴出极端减重贴就叫好一片,而贴出低风阻贴就一片质疑?
日常骑行中,在保证舒适度或减少一定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一定措施手段。以较小代价或甚至0代价降低骑行风阻,从而提高骑行效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同样的车,同样的人,同样的路。你带上安全头盔、穿上骑行服,一个小时的时间你能比平时多骑一公里你信不信?反正我自己是这样的。
就我个人的情况,几乎每天都要骑行往返50公里上下班,长期如此也没有刻意提高成绩的想法,加之路线固定,平均速度和消耗的时间也基本固定下来,每次骑完我都会把时间、里程的数据存在excel里。
从骑小折开始,最早是P8原车未改,单程需要63分钟(三个多月的数据取平均值,除遭大风天,正负不超过2分)。
后来换了p18,车子虽然重了些但在窄胎的帮助下时间缩短到60分钟左右。(46天的数据,取平均值)
后来开始减重,车子减到了9.7KG,单程时间58分钟左右。(22天的数据,取平均值。和之前基本上变化不大)
而后因为星芒轮故障频出,又自编了一套相对坚固但重一些的轮组。同时有意、无意间做了一些客观上能够降低风阻的事情,包括:线管走线综合治理、29cm一体头管、双把立、去掉车上无用的小配件,用公路车的方式骑车,佩戴安全帽。
现在车重10.4KG,(除了轮组外,还有其他既增重、同时也不利于降低风阻的项目,比如加装了挡泥板。同时轮组润度相比之前也有较少下降)
目前8次单程骑行25km的数据:平均耗时55分。虽然目前来看数据量过小,有待进一步验证。但至少从个人主观感受来说,在略牺牲舒适性的前提下(戴头盔会热一些,爬的太低手腕比原来累),整体骑行效率还是有很大的提升。
降风阻和减重都是木桶上的两块板,只把其中一根做的极长不会有太大收益。
预言一下,也许过不了多久,民用公路车甚至公路型折叠车在车架设计上也会开始更多的考虑风阻这个因素。
[ 此帖被realfog在2011-07-10 02:2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