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和通勤用钛架山马
1源起
工作之后,看着慢慢发酵的肚子和日渐衰减的体力,觉得该做点什么了,于是想起了学生时代骑了20多年的自行车,上下班也可以活动一下。最开始买的是那种三四百的超市车,和学生时代那种锈迹斑斑的二手车相比其实也挺好骑的,可惜连续被小偷偷了三四辆,于是开始关注折叠车,不占空间的车,可以提到楼上放到办公室的车。最初根本没想过自行车还能上千,刚关注的都是那种买手机送折叠的那种三四百,不过一试骑,实在是无法忍受。于是逛坛子扒网页,知道除了捷安特外,原来还有大行欧亚马这些专门做折叠车的。我承认是在某bt论坛入门的,在某s版的鼓吹下,第一次花了3k的巨款买了一辆欧亚马AX1,付款的时候有种负罪感,因为以前没骑过超过四百的车,第一次骑这么高级的车简直有一种受宠若惊惊艳的感觉,天天骑着上班买菜带小孩。慢慢的随着体验的深入,觉得这车好像有点笨重,起的时候总感觉这里那里在响,原来是折叠关节多了。继续上论坛学习,知道了还有个77是专门讲自行车改装的,才知道其实自行车可以有几万的,才知道玩自行车是会上瘾的。
于是就有了第二辆车,一辆14寸的小折。我对欧亚马的印象其实不错,就说AX1这个车,用了三年半,到现在为止都是我的主力车之一,结实,牢靠,从来未出故障,未爆过胎,没换过任何零件。所以第二辆车也是欧亚马的类似412款式的车,是继AX1三个月后买的,然而就是这个车让我有了换非折叠的想法。
随着学习的深入,了解了各种材质,各种零件后,接下来买了一个的小轮公路车,弯把,悲剧的是发现不习惯公路车,上了年纪胆子也小了,不敢飙速度,这车就闲置了。千回百转之后眼光又回到了最初的26寸山地,这时,交了不少学费对自行车有全面的体验后,对自己的需求有了清晰的认识:1.钛架。满足理工男对特种材料的特殊爱好,无腐蚀,适当轻量,适当弹性;2.休闲骑,晴天单程6km城市通勤,雨天不骑,不用竞速,不走烂路,不越野;3.适当轻量化。这也是对以前AX1的一种补偿。4.价格。不用毒件,但要满足自己的一些偏好,适当就好,不作刻意限制。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于是就有了我的第四辆车:全钛压马路用26寸伪山地车。
2.秀车
既然是全钛,整个车架组,包括把立、车把、碗组、锁扣、坐杆都用了钛件。前叉也不例外,因为是山马,使用硬叉是必须的,这里选用了配套的钛叉,带有一定的弧度,据说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这个架子据说是宝钛出品的,棱角分明符合我的审美;整体重量并不轻,整个车架组(含车架、前叉、把立、车把、碗组、锁扣、坐杆)重量近3.2kg。
传动和变速使用的是喜马诺slx660九速系统,这是喜马诺的中端山地套件,比较耐用,适当关注性能,使用套件主要是为了省心,避免各种兼容问题。之所以未使用XT或其他更高端的零件,主要是考虑到车的定位,适用即可,而且作为日用车,不必过分强调变速系统的档次。当然也不想用比slx更低端的零,特别是传动部分,一体化牙盘是底线。实践表明,这套传动变速非常好用,和XTR相比,除了心理,我是感受不到什么明显的差别。
为了适量减重,制动使用V刹就是合理选择,这里选用了常规的钛合金版AVID SD-7 Ti,主要是为了和钛架呼应。
轮组使用了DT的成品轮组V刹版1480,对应碟刹版是DT1450,而V刹版的非常罕见,因为高端的V刹轮组本来就少,我也是一个偶然机会购得的,这里就用上了,算是虚荣了一把。既然要想适当轻量化,轮组减重是一个合适的途径,这对轮子实称1500g,比标称1480略重,做工精致,滚动性能非常好,是休闲骑的好选择,虽然强度方面浪费了点。颜色方面,红色的贴纸正好给整车的金属色一些点缀,不至于太过单调。
作为山马,轮胎的选择是一个重要考量,轻量、防刺、粘地性能是要点。这里使用了光版马自骑用过的马牌26*1.125折叠胎,用在城市里确实非常不错,当然除了贵了点。
内胎使用了松下26*1.0-1.25超轻的R-AIR系列,单条重量70g,这个内胎相当的贵而且不实用,除了轻量之外一无是处,气密性不好,打满气两个星期不到就焉了,而且一次骑平路都爆了一次胎,打了个补丁,一直舍不得扔。看来追求轻量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里再秀个小补品,40g的一个小脚撑,平常装在曲柄上,停车的时候放下来刚好可以撑住车子。这玩意挺贵的,其实也没什么用,掰来掰去也麻烦,平常除了拍照也不怎么用。
其他的如wtb座垫、mg1脚踏都是常规件,图个舒服方便,特别是脚踏,接触面积大,抓脚,适合休闲骑。
如上配置,整车重量约8.7kg,大致重量分布如下:
车架组: 3.2kg
轮组+快拆: 1.6kg
轮胎: (250+70)*2 = 640g
传动+变速: 2.1kg
刹车+刹把: 450g
车座+脚踏: 550g
其他: 160g
3. 骑行感受
总体而言,这个车比较轻便灵活,在没有刻意轻量化、使用常规中端配件的情况下进了8,对于26寸车而言这个重量是令人满意的。
作为休闲车,钛架的骑感相比铝架还是柔和了许多,对于小震动的过滤比较明显,但是对于像减速带这样的震动,还是不宜快速通过,车子容易弹起来,这和软叉比还是差别明显。轮胎是细胎,平常打气一般打到80psi,这个气压下胎的硬度适中,粘地性良好,不容易打滑同时摩擦力也不大,加上一体中轴和轮组的滚动性能一流,骑的时候非常轻松省力,压马路的时候一脚下去可以滚老远,比粗胎软架车强太多。AVID SD-7 Ti刹车手感不错,制动过程比较柔和,不会一下子抱死,但制动力也不小,可以让车快速停下来,正好符合马路车的要求。
随着装车的进行,各种零件进进出出,这个车慢慢偏离的它的初衷,后来并不是严格按照某个用途有针对性来打造的,搭配方面也不是完全考虑搭配合理,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个人的心情和偏好,看到某个东西,忽然心动了,就想买下来装在车上。最典型的就是那对轮子,其实作为马路车,DT1450这个档次的轮组完全是浪费,如果单纯考虑重量,估计717的自编轮也差不多,而且价格会便宜很多,但是没法,就是喜欢这对轮组,就毫不犹豫的拿下了,导致整车没什么性价比。此外钛架的价格不好,重量也一般,和铝架车比没什么优势,更不用说碳了,选择钛架,而且是全钛件,只能说是个人的执念了。
我很喜欢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玩车不就是随心而动率性而为吗?
4、后记
我家LD非常喜欢这个车,基本上长期霸占了。这正好又给了我一个借口,于是另一台为了满足男人对机械零件嗜好的软架车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