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726阅读
  • 126回复

我来诟病一下JP8的设计问题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53
金钱
903
威望
99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1-04-16

我觉得,是不是对JP8的定位偏失导致了对JP8的评价不公啊。

JP8到底是带避震器的折叠车,还是全避震的山地车啊?

显然是前者。

既然是折叠车,那就在折叠车适用的范围内使用JP8吧。

DH车扎实吧,还不是有断这断那的情况出现,不能以此推论XX车就不好。

个人观点,路过......

发帖
419
金钱
799
威望
35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1-04-16
回 29楼(HZYS01) 的帖子
其实就是个别车子后避震与车架连接处的左右间隙过大, 而连接螺丝上的过紧所致. 尤其是经历过冬天的冷缩.

我的车子就断过, 松开螺丝后发现车架与后避震的间隙能有1mm, 生生被螺丝拉断的.

建议所有FAA083的车友都检查一下, 如果间隙过大, 可以加垫片塞紧.
发帖
894
金钱
799
威望
71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1-04-16
软尾山地架子在后避震那里都附加了别的扭点以确保给避震器只有一个方向的力。JP8后避震那里有这样的设计吗?没有。
JP8的后叉完全是靠下面的那个轴在支撑所有方向上的力。比别的车架都少了两个支点。
发帖
954
金钱
567
威望
49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1-04-17
个人感觉,oym的那款避震小折设计不错,4连杆理论上比单连杆更不容易泄力,小折用比较靠谱,jp8这个后避震的设计是过于简单了,使用效果一般。

jp8的避震器连接点确实比较脆弱,断裂的案例不是一起两起了,但通常都不是在路上断的,而是螺丝上的太紧,安装的时候就断了,这恐怕跟避震器的配套有关系,而下转点的转动机构非常不靠谱,没有轴承,只靠一个轴工作...
[ 此帖被nouswolf在2011-04-17 14:53重新编辑 ]
发帖
8
金钱
10
威望
1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1-04-19
越说越可怕啊!!我的车已经在快递路上了。。。。。

发帖
47315
金钱
67719
威望
4799
贡献值
22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1-04-19
引用第26楼yyshkm于2011-04-15 22:44发表的 :
赞LS!
一直在琢磨这部位的材质,但未能拆绘。在JEX/JP8上,厚度分别达10mm与8.5mm。
.......


包括JP8、包括鸟车在内的很多折叠车,都有过断裂的先例,我的硬盘上存了些图,发两张JP8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车就不能骑了,只是提醒一下,注意使用方式,折叠车不是越野车。
发帖
32
金钱
34
威望
4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1-04-20
你们不要吓我,我才买个把月,骑1500公里左右。
发帖
460
金钱
424
威望
41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1-04-20
还好 没有入JP8!!
石家庄美利达专卖—北城店!

地址@ 泰华街与北城路交叉口东行50米路北!

特利丰:15932679908
发帖
780
金钱
986
威望
8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1-04-20
回 35楼(zhangt71) 的帖子
与张老师切磋一些问题:
1、后避震支撑座有断裂的“先例”(我也有类似的单边断的图片)。是否有此“先例”就意味着支撑座设计有问题?我曾骑断过26寸钢架之立管(5t通部位)、6700链条,最近又骑断过后拨尾钩,是否这几个“先例”意味着相应部位有设计问题?
2、后轮的侧向位移有多大?后避震支撑座的侧向受力是多少,该支撑座能承受多大的力,是否有过分析?你我手上的断裂例子均是单边断,为什么?不知是否有双边都断的例子?避震器与支座之间是常规铝或塑料片,该断裂例子中的铝片或塑料片是何状态?
3、第2图是后叉焊接点断裂,而不是后叉与五通连接点的断裂,这是否更可以说明后叉与五通连接点设计的合理性?能把7005-T6的焊接点弄断,那其他强度不如7005-T6的材料焊接点不是更容易弄断?有很多铝架山地或公路用的铝材还不如7005-T6吧。
4、折叠车不能越野这个论断是否过于绝对?你对越野如何定义和分类?

发帖
47315
金钱
67719
威望
4799
贡献值
22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1-04-20
Re:回 35楼(zhangt71) 的帖子
引用第38楼yyshkm于2011-04-20 22:43发表的 回 35楼(zhangt71) 的帖子 :
与张老师切磋一些问题:
1、后避震支撑座有断裂的“先例”(我也有类似的单边断的图片)。是否有此“先例”就意味着支撑座设计有问题?我曾骑断过26寸钢架之立管(5t通部位)、6700链条,最近又骑断过后拨尾钩,是否这几个“先例”意味着相应部位有设计问题?
2、后轮的侧向位移有多大?后避震支撑座的侧向受力是多少,该支撑座能承受多大的力,是否有过分析?你我手上的断裂例子均是单边断,为什么?不知是否有双边都断的例子?避震器与支座之间是常规铝或塑料片,该断裂例子中的铝片或塑料片是何状态?
3、第2图是后叉焊接点断裂,而不是后叉与五通连接点的断裂,这是否更可以说明后叉与五通连接点设计的合理性?能把7005-T6的焊接点弄断,那其他强度不如7005-T6的材料焊接点不是更容易弄断?有很多铝架山地或公路用的铝材还不如7005-T6吧。
4、折叠车不能越野这个论断是否过于绝对?你对越野如何定义和分类?


抱歉,对于前两个问题,我手头目前已经没有JP8,无从做具体的实物考校,并且也无法找到专业测试设备进行量化数据分析。
所提出的看法,是基于两个方面:
一是简单的结构原理--这种单转点软尾车架,后叉刚性主要靠转点、转轴本身的支撑,而单薄的转点,难以提供足够强悍的支撑刚性,这一点我想应无异议吧?
二是与同样结构的老式软尾山地车,进行简单的实物细节对比,有兴趣的话自己去找图吧。
至于第3个问题,它并不是个问题,7005、6061都是各类铝架公路车、山地车最广泛采用的材料,普通使用;而没有做过T处理的车架,我建议你最好不要去尝试。。。7005-T6并不是高新科技。
至于第4个问题,如果你认为越野只是骑着车从泥地上通过,那就算我没说吧。
发帖
780
金钱
986
威望
8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11-04-21
回 39楼(zhangt71) 的帖子
张老师的一些观点仅仅是推测吧?如“后叉刚性主要靠转点、转轴本身的支撑,而单薄的转点,难以提供足够强悍的支撑刚性”一句中的“单薄”,如何推断其是“单薄”的?

我可从来没有说过“越野只是骑着车从泥地上通过”。因为你的观点是折叠车不能越野,但实际我们都在越野,所以想知道你对越野的定义和分类。

发帖
47315
金钱
67719
威望
4799
贡献值
22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11-04-21
嗯,可以这么认为,基本属于推测。

说它单薄,是相对于同结构的软尾山地车而言,同样的结构、同样的部位,不同的细节。有比较就有鉴别。

你认为JP8能越野,那就带车来合肥吧,跟着我的山地车到大蜀山的土石路和林道跑几圈试试。。。我也经常骑鸟车去那些地方,不过我只称之为“玩耍”。

顺便问一句:你骑过山地车吗?有过骑山地车上山越野的经历吗?你认为JP8的“越野”性能可以达到XC的水准吗?
发帖
780
金钱
986
威望
8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11-04-21
以前就是玩山地的。

我不认为JP8/JEX的越野能力等同山地,但也不认可你有关该车不能越野的观点。

发帖
47315
金钱
67719
威望
4799
贡献值
22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11-04-21
好吧,那就让时间来检验。
发帖
780
金钱
986
威望
8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11-04-21
引用第43楼zhangt71于2011-04-21 01:05发表的  :
好吧,那就让时间来检验。


让时间来检验是对的,但不应该把推测当作结论,适当区分性地讨论会更好。

发帖
47315
金钱
67719
威望
4799
贡献值
22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11-04-21
顺便补个图,权作为善意的提醒:


发帖
780
金钱
986
威望
8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11-04-21
回 45楼(zhangt71) 的帖子
谢谢提醒!
发帖
411
金钱
411
威望
4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11-04-21
就那个转点设计,磨轴套的连个轴承都不舍得用,又那么短,用来越野不坏才怪呢!山地车上纯单转点设计的,都是宽轴加大口径陪林,还要经常检查转点松动与否呢。
日日望住D车,但又无办法参加活动……
发帖
941
金钱
342
威望
32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11-04-21
反正小折叠上这种结构 不太稳妥 个人认为
发帖
411
金钱
411
威望
4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11-04-21
顺带评论一句,高速时晃动,是因为这车避震结构未有为骑行进行优化,无论变到哪一档,链条切线都没有和牙盘外径相交,在踏频高时就会对避震器产生影响造成“晃动感”。山地车上一般都用这种纯粹的单转点结构用在重型下坡车上,提高吸震灵敏度,但公认的是这种结构的侧向刚性是最差的。
日日望住D车,但又无办法参加活动……
发帖
1021
金钱
496
威望
44
贡献值
1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11-04-21
看到这里,感觉葡萄的酸味越来越重了~~
发帖
411
金钱
411
威望
4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11-04-21
上面写错了,是链条切线没有和转点相交,因为链条的伸缩导致避震作无用功
日日望住D车,但又无办法参加活动……
发帖
260
金钱
191
威望
18
贡献值
0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11-04-21
折叠主要还是长途通勤时便于使用其它交通工具。
发帖
667
金钱
562
威望
53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11-04-21
大行人家设计的时候都没让jp8去越野,大梁贴着切勿用来越野!

就是让人休闲骑行碰到铺装烂路舒服一点的设计。。。。。

反正我是受够了小铝架+小轮径+天朝边陲烂路的折磨,下次弄车,还是要有个避震的(26非折叠就算了,家里地方小,有地方骑没地方放)
发帖
678
金钱
1503
威望
244
贡献值
6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11-04-21
後避震小輪徑
多連桿才是王道
  
  
[ 此帖被cleo在2011-04-21 13:18重新编辑 ]
cleo
发帖
562
金钱
469
威望
34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11-04-21
我就想不通了,都大梁折叠了~后叉转点大行就不能稍微厚道点?
发帖
780
金钱
986
威望
8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11-04-21
引用第45楼zhangt71于2011-04-21 01:14发表的  :
顺便补个图,权作为善意的提醒:
[图片]



张老师:可否把你收集的有关断裂的图片全部传给我或传上来研究研究?并最好注明一下哪些是网络上下载的,哪些是你经历过的。先谢!

另外,该外销版断裂图好像缺折叠扣边?有图?是你身边的例子吗?

发帖
47315
金钱
67719
威望
4799
贡献值
22
爱心值
2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11-04-21
免了,图片只是个提醒,既不想危言耸听,更不是用来抬杠,点到为止。

什么样的车,哪里强、哪里弱,骑得多了、见得多了、时间久了,使用者自己就会慢慢地心里有数的。
发帖
780
金钱
986
威望
8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11-04-21
引用第49楼skywalker888于2011-04-21 09:14发表的 :
顺带评论一句,高速时晃动,是因为这车避震结构未有为骑行进行优化,无论变到哪一档,链条切线都没有和牙盘外径相交,在踏频高时就会对避震器产生影响造成“晃动感”。山地车上一般都用这种纯粹的单转点结构用在重型下坡车上,提高吸震灵敏度,但公认的是这种结构的侧向刚性是最差的。


此句话“但公认的是这种结构的侧向刚性是最差的”是否可推荐相关文章一读?

单转点(Single Pivot)结构是最基本或最简单的后避震结构。正因为简单,其关节点最少,调整与维护工作最少,刚性与耐用性最好 ,吸震灵敏度最高,但容易受刹车反馈与干扰,要求5通高一些。这些结论好像与你的观点矛盾?

http://ffden-2.phys.uaf.edu/211_fall2010.web.dir/Michael_Stanfill/SinglePivot.html文中,有如下归纳:
The Single Pivot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 to include rear suspension in bicycle frame design. If built correctly, this system will have the highest rigidity, durability, and versatility of any design currently on the market.

  • Examples: Orange 5, Santa Cruz Heckler, Santa Cruz Bullit, Diamondback XSL Comp.
  • Pros: Simple, minimal pivots, light weight, reduced pedal bob.
  • Cons: Prone to pedal feedback and interference from braking forces.
  • Buy if: You're worried more about long-term durability than a more refined suspension feel. This is the least technically demanding suspension platform so it's ideal for the tool shy.
发帖
16
金钱
18
威望
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11-04-21
貌似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