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们讨论那么多,基本都是没有意义的。有些基本概念需要明确,才有继续讨论的价值。
大螺丝的作用:1、安装头管时预压碗组轴承,消除间隙。2、防松。我想基本不会有异议,除了个别依然坚持说大螺丝是固定头管的人,我不打算在这里说服他们。(另外也许还有第三个作用:作为前叉上管内壁支撑加固,防止上管被头管固定夹变形减弱固定效果)
着重说防松这一点。这个“防松”很有歧义,也是因为俺们中文太波大精深。你们在讨论中一直在用“预紧”这个词。“预紧”用在这里准确的说是不对的。
其实预紧也有歧义了,一个是预压轴承,大螺丝确实有这个作用(如上),但语境里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另一个意思就是通过预紧螺丝防止螺丝松动。但是不是我们上边说的防松呢?不是。我们说的防松是指的大螺丝不让头管松,而不是指的大螺丝自身不松(自身不松本来就是应该的,不是对整个固定机构的贡献)。
所以大螺丝的作用2:不让头管松动。说预紧是不明确的。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出现了,头管松动到底是什么意思?直接说,“头管松动”并不完全是楼主说的“受力脱出”!!正常受力非意外冲击根本也不用考虑“受力脱出”这种情况。(对于非正常的意外冲击也不用在设计中考虑富裕强度)
头管松动的意思是:头管在外力的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因为微小蠕动积累而产生了位移。这是任何摩擦力固定机构都不可避免的问题。这种位移会产生两个不良后果,一是碗组轴承预压力变小直至消失,碗组出现松动框量。二是随着位移的增大,紧固接触面变小,蠕动的程度和积累的效果会呈指数上升,最终头管固定机构失效。
同时必须指出,这种蠕动是极其微小的,也许几万次之后才会累积出也许1mm的位移。

大螺丝防松,就是防止这种蠕动形成向外的累积。加个盖,你在原地随便蠕好啦,就是这个意思。不定量,说文艺一点,就是四两拨千斤。
有人说上图中间那个情况,加个大螺丝的话,大螺丝一样会承力,也起到紧固的作用。没错。但是这个紧固作用和侧螺丝抱紧相比所占多大比重?个人建议对比一下欧亚马的头管就好了。首先欧亚马的头管侧螺丝固定机构远远不如大行合理,它是通过侧螺丝向内挤压固定(和老birdy一样),接触面相对来说非常小,而大行是均匀且完全的面与面的接触,受力情况好得不知道哪里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欧亚马也只用了一颗细螺丝吊紧了事,而且中间还有一个很扯淡的腕组盖一样的东西。在主固定机构被削弱的情况下,”大螺丝“也被大幅削弱,如果大螺丝对固定而言很重要的话,那欧亚马这个头管岂不是分分钟。。。。。话说欧亚马也卖了不少吧~~~应该这么说,大螺丝的防松作用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至于作用究竟多大,自己判断吧。
有人考目测和脑补说接触面小,露出太短。小不小我不知道,但事实说明,这个结构是没问题的。瓶颈依然在折叠扣,而非紧固接触面。
具体定量的事情我就不参和了。
最后要强调,我并不是说现在的超轻铝大螺丝就没问题哈。
[ 此帖被coolsear在2015-07-10 01:0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