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天津
记得前两年在山西,当地旅游业界人仕对我说,在热爱出游的老广心目中,山西是一个容易被错过的地方,很多人总要大半个中国都走遍了,才想到来山西看看。还真是这样!其实天津也差不多是,在路上碰到一些旅行团,一问之下,多是前往北京等地方由天津进出“顺路”游玩。
希望我这篇游记能给77里比例不小的南方车友提供一些参考,对天津这座干净、好玩的城市增加些了解。
天津滨海机场离市区不远,地铁2号线由机场到天津火车站只需要4元。通过几天的搭乘,感到天津地铁对比起国内其他一些城市的地铁还不错,地铁站的配备及管理都颇为到位,由于车辆比较新,所以车厢人性化程度有所提高,比如有较多的扶手。
2号线有一小段在地上,可以看到路边的积雪,是前一天下雨的痕迹。
我订的利顺德大饭店的公寓,壕可以订“精选酒店”,甚至可以订名人住过的房间。(以下抄自百度百科)是中国最早的大饭店,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创建于1863年,是中国近代首家外商开办的大饭店。孙中山、美国前总统胡佛等曾在此下榻。该饭店初为平房,1884年扩建为英国古典式三层楼房,是当时英租界最大最高的建筑。1929年增建四层楼房,经多次改造,现两座建筑保存完好。位于街角的三层楼房,建筑造型稳重大方,舒展挺拔,转角处方形角楼强化了竖向构图,外墙装饰丰富且手法简洁,运用了许多古典建筑符号,是真正的宾馆贵族。
这是最早的大堂,楼梯号称是“中国最美木楼梯”,一些影视作品曾在此取景,总体来说,整个酒店到处都古色古香,一不小心就穿越了。
下午前往“古文化街”,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我对这种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产物从来都不以为然。跟鼓楼一带差不多,这里也是每个角落都充斥着各种假古董、小商品、刺鼻的烧烤焦糊味、油炸的油烟味,以及满地的油迹,烧烤竹签等垃圾。
当然,除了假古董,值得看一下的东西还是有的,比如这座天后宫,是中国三大天后宫之一,也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宫之一。供奉的妈祖原本来是“产”于南方的神灵,我寻思最早可能也是福建商帮带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逐步实现了本地化。
天津天后宫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6年),并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称天后宫。天后宫最初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并举行酬神演出的场所,后来,天后宫两侧的街道形成商业集市和年货市场,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宝诞之日,天后宫都会举行天津皇会,会上会表演龙灯、高跷和旱船等民俗艺术。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天后宫进行居民动迁、文物修缮和博物馆建设,对天津天后宫内的海神天后妈祖、王灵官和四大金刚等神像进行复原。1986年元旦,天津天后宫经过重建重新对外开放。天津民俗博物馆将天津天后宫内的配殿辟为民俗展品陈列室。
颇有知名度的杨柳青年画及泥人张在此也有分号,值得一提的是,我发现手艺人里,姓张的似乎不少,除了“泥人张”,还有“皮糖张”、“崩豆张”等。
从“古文化街”尽头的“津门故里”牌坊出来就是金汤桥。
金汤桥位于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桥名金汤是取“固若金汤”之意。桥长76.4米,总宽10.5米,面积8022平米。是天津市现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铁桥之一。铁桥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比解放桥早建约20年。金汤桥原为浮梁舟桥,由13条木船联缀而成,桥面铺设活动木板。初名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青州分司孟周衍详请盐院郑禅宝营造,故又称孟公桥。到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0月,因铺设从东浮桥至东站有轨电车路轨,由津海关道和奥、意租界领事署及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资改建为永久性的钢梁铁桥,存留至今。原来也是用电力启动的开合桥,1970年第二次大修时,开启设备才被拆除。2005年金汤桥再次重修,恢复了开启功能。
天津金汤桥位于海河之上,始建于1906年,是天津最早、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三跨平转式开启的钢结构桥梁。在著名的平津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集中5个军组成东西两个突击集团对天津守敌发起总攻,于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因此,桥成为象征天津解放的标志性建筑。为保护具有文物和历史纪念双重价值的这座桥,近年来天津市在恢复设计原貌的基础上对桥梁进行了加固整修,恢复了开启功能。同时在桥两头新建了钢结构的玻璃引桥,在两岸建设了主题性公园——会师公园。
这两辆坦克是69出口型坦克,可能是工程样车,69在国内装备量也很少,而天津金汤桥两端各有一辆,因为当年主要的研发机构就在天津附近。
SHOW SHOW在这里买的手信:大-麻-花。
晚上本来想去利顺德附近的“天津第一饭店”,但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只好转到旁边一间看似不错的“峰光大酒楼”,看菜牌,似乎属于粤菜馆,当然,这个“渤海对虾”应该是当地风味,虾不用说,粤菜里也较少“盐烤”这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一天还阴阴沉沉,第二天起来一看,阳光明媚,拉开窗帘就着河景喝杯热茶,随着身体的苏醒,整个心情都好起来。
一早搭九号线前往塘沽,来之前研究过酒店提供的一本书,得知地铁塘沽站附近有一些历史悠久的“洋货”市场。“洋货”按我的理解,应该主要是指小商品,以前中国的工业不发达,小商品都靠进口得来,所以就被称为“洋货”,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现在这一片洋货街,除了廉价小商品,临街还有不少商铺售卖虾酱等物。
这就是洋货市场的内景。
第二站是“外滩公园”,其实就是一片进行过修葺的堤岸,有游艇码头、游乐设施等。当然也少不了中国各个城市都少不了的“套圈”、打气球等私家游乐项目。比较煞风景的是几间小卖部的大喇叭里都放着同样的高分贝咒语:“XX臭豆付,是经X主席亲笔题名、XX省委招待外宾的代表食品,不吃XX臭豆付,等于白来,不好吃,不要钱!不正宗,现场赔一万元……”,之所以说是“咒语”,我琢磨着语气怎跟微信上的“不转死全家”差不多呢。
不知道是什么用途的建筑,我朝现在的高大建筑物,普遍的风气就是追求外观宏伟奇特。团长说象王八,女王说象食蚁兽,居然还都有点象!说不定就是设计者凭空构思出来类似麒麟、龙一类的“食蚁鳖”神兽。
近海,所以有海欧,附近还有一条叫“XX公主号”的废旧游轮,没拍啥片就不说了。
第三站是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这里除了遗址,还建有一座博物馆。
博物馆入口处的介绍文字。
大沽口以往的重要地位从这地图就可以看出,明清两朝都定都北京,在没有远程大杀伤或精确打击武器的古代,占有北京对海地形之便的大沽口就成为屏障了,有“南虎门,北大沽”之说,1858年-1860年、1900年,该处先后被外来入侵者进犯过四次。
前三次都是为了鸦片,说到底就是经济问题,这方面的资料太多了就不多提。
双方一些武备的直观比较,英法战舰的特点是火炮数量多、口径小。火炮多有利于提高火力的密集度,当然口径小一点射程可能就小一点,需要有近战的勇气,后世的PLA,常常靠敢于近战夜战,战胜了一个个的对手。
清军陆军装备的一些武器:弓箭及各种口径的抬QIANG。抬QIANG在进行立姿射击时,需要另一人在前面抬起QIANG口,故称“抬QIANG”,在抗日战争初期,东北一些民间武装仍然在使用这种笨重的老式武器,给日军造成了一些伤亡。
相当详尽的英法舰队兵力记载,1858年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奉旨修整炮台后,共有5座大炮台及20多座小炮台,合计有火炮64门,在数量上,与英法舰队有较大的差距。
馆中也有一些北洋海军的老照片,这张合照上的是邓世昌及“致远”号上的部分官兵。
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里,清政府重建、扩建了大沽口炮台,装备了英、德制火炮。到1900年时八国联军进犯前,这里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坚固的堡垒之一,它的陷落实在令人唏嘘。馆藏有丰富的资料,有时间细读的话即可明了,简单地概括就是:八国联军在进攻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进行了深入细微的侦察,通过合理的兵力配置及协同,以及战役爆发的突然性,达到了分割、歼灭清军并占据炮台的战术目标。
这口铁钟是清政府为表彰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将领乐善所铸,战后被掳走,前几年要回来了。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拆除了大部分炮台,现只有少量遗址,甚至连出租车司机也说“有骂好看,五分钟就看完了”。
随着水文地理的变化,现在的海河口已经淤塞变窄,当年硝烟弥漫的战斗情景只能靠脑补了。
在塘沽吃饭的地方是这一家,据说在本地属较好的饭馆,客观地说,在酌量吃喝、不上酒水的情况下,其实消费也不说很高,一箱箱地上啤酒跟由头到尾只上一壶铁观音,消费当然不同啦。
比如鲍鱼是19元一只,同等大小的鲍鱼在南方的生长期只有北方的一半,如果这鲍鱼真产于辽东而不是福建,那这个价格还是可以的。
78元的葱烧海参份量很大,二三个人根本吃不完。
当晚决定去中国大戏院“看”相声,路过“瓷房子”,这里现在好象是一个私人博物馆,晚上不开放。
到中国大戏院小剧场一问,最后的三张票被前面的人买去了两张!!想着看不成了就去前面的劝业场逛逛吧。看酒店的小册子介绍,以前的名流通常居住在租界,然后会来劝业场这一带消费、休闲。
在劝业场门口却看到一个广告牌,说六楼的天华景剧场有相声演出,真是踏破铁脚无觅处,马上上楼购票。
出演的“哈哈笑相声艺术团”是一业余团,但水平不错,演出的既有传统作品,也有小段子。
第三天继续阳光明媚,量了一下地图距离,由利顺德到重庆道民园附近的五大道游客服务中心租车处约1公里,走路20来分钟,于是就决定走路前往。
路过一个很好看的小教堂。
团长在给女王照相,坦率地说这些老建筑,如果是用作办公用途或商店,往往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但如果改成了食肆,特点是面积较小用作中餐厅,则只能呵呵,而那些出租给无房户的,就算了,不想讨论。
比如这座,是XX办公室。
这座是医院,也还可以。
这座“和平宾馆”的建筑面积较大,总体来说还不错。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座。
这座叫“先农大院”,属于楼盘性质了。现在弄成了类似798、“红砖厂”一类的地方。
最好的用途还是做学校!
有没有《1001夜》的FEEL??
——————————————————————————————————————————————
在五大道游荡了一圈,到了饭点时间。很多大吃省民会感到在春节期间大量食肆关门匪夷所思,在大吃省,春节关门的多是外地风味,因为他们的主要顾客群离开了。这里则包括一些老字号包子铺也关门,只能说商业意识有别,好在团长及女王都具有相当丰富的出游经验,见怪不怪。路过登赢楼总店,一进门,大堂大妈没好气地说:没订不能吃!
真功夫的本地化工作之一,广告里的狮子也换成北狮了。
吃完饭一看地图,这里离天大、南开就两站地铁,决定去看看。
就我的感觉,南开在大吃省的知名度比天大高,南开在大吃省有搞异地授课颁授硕士学位一类的事情,这种学位有没有用呢,其实也就骗骗经验不足的HR,或者在关系到位的情况下满足各种条条杠杠。
南开大学创办于1919年,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1876-1951)和严范孙(1860-1929)。初设文、理、商三科,招收学生96人,周(和谐)为文科第一期学生(学号62号)。
总理像及“我是爱南开的”题词
如果是春秋两季,这里肯定相当漂亮
小图片,单反不及手机!
某人说,如果俺穿上长袍,就象民国时期的南开教授了
单车阵,校园足够大
这座大楼比较莫明其妙,格局跟海关差不多,南开、天大两所大学之间是一条宽阔的象路似的东西,楚河汉界?
天大的建筑风格跟南开有较大差异,南天的建筑物多是五六十年代风格,而天大则是九十年代风格
天大的老建筑跟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差不多
这片广场叫“北洋园”,纪念碑文介绍了天津大学的历史沿革。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后。1892年盛宣怀上任津海关道后,开始筹备办学。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盛宣怀任首任督办。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
1899年,天津北洋大学堂的第一届学员毕业。1900年元月,学堂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PING。香港学员王宠惠成为“钦字第壹号”文PING获得者。北洋大学堂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在国内与哈佛、耶鲁齐名,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
北洋大学堂按照美国近代模式办学,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1897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1898年又设铁路学堂,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校被迫停办。至1903年4月,学堂方在西沽(今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东院)正式复课。1903年北洋大学堂开学复课时,分设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三个学门,后应外交需要附设法文班、俄文班,1907年开办师范科,至此北洋大学已成为包括文、法、工、师范教育诸科,初具综合性的新式大学。
纪念碑上镌刻的校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现代每一个沿海工商城市的兴起都离不开商人的贡献。
天津元代以来就是“漕运”的枢纽。在我国物流方式以“漕运”为主的年代,天津作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旱码头,每年夏秋两季漕船、商船集中停泊于三岔河口一带,各地商贾云集,外地货栈林立。300年前,广东商人就与福建商人结成商船队到天津经商。日久天长,这些商人逐步形成了建帮(闽帮)、潮帮和广(府)帮3大派系,为了营业、团聚方便,他们集资兴建了“闽粤会馆”,成为最早出现在天津的会馆之一。会馆由三帮轮流值年管理会馆。后因内部发生经济纠纷而终止运营。
1860年,天津已被开辟成通商口岸,成为当时华北地区的工商业重心。这时广东人在天津经营的行业已经达到了二十多种,商号也有二百多家。特别是当外国势力入侵之后,天津的洋商随之不断增多。这时广州和香港的买办也随着商船来到天津。也是在这个时期,清朝政府选派出国的留学生也陆续学成回国。一大批广东籍留学生云集天津,广东帮的势力逐渐壮大。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时任天津海关道的旅津广东人士唐绍仪,为了联络乡情发展巩固广帮势力,倡议集资筹建广帮会馆。唐绍仪联合陈昭常、梁炎卿等人倡议,由陈昭常(时任吉林巡抚)撰文,号召募捐。会馆在天津英商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的主办下筹建,馆址选定了当时天津城绝对市中心,在鼓楼南大街购置了原盐运使署旧址的土地,计地23亩。会馆于1904年2月12日动工。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一月十四日新会馆落成,取名广东会馆,会馆不仅提供基本的住宿等服务,也是商务洽谈、同乡聚会、节日娱+乐的场所。
会馆建筑面积1461平方米,主要由门厅、正房、配房、回廊及戏楼组成。会馆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外观为北方风格,内部装修具有广东潮州特色。砖瓦木料大多从广东购买。会馆周围还建造了铺房、住房300多间。上世纪80年代,这里改建成中国戏剧博物馆。
院里没人,十分安静,跟外面喧闹的鼓楼形成鲜明对比。门楼正面是“广东会馆”馆名
背面则有“粤声津度”牌匾
正房现在改成了拜师房,一些戏曲演员曾在这里举行拜师收徒仪式。以往天津的戏迷相当有知名度,较真、懂戏,态度极为鲜明。昨天在中国大戏院跟一当地人闲聊了几句,他说“以前(的天津戏迷)看戏绝对是大事情”,说的就是这个较真的程度。以前的京剧角儿,多数会走这样的路:在北京坐科、出师,惭露头角后,到天津“鬼门关”历练,取得天津戏迷的认可,最后到上海淘金。天津除了出戏迷,也出角儿,特别是花脸,当然,现在的刘桂娟、张悦等旦角也很不错。
穿长衫的话就更有FEEL了
两列配房现在用于陈列戏曲资料,一列全是关于京剧的。京剧很早就走明星制的路子,演员在整个行业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昆曲最重要的不是演员,而是剧作者。这里陈列的京剧名人资料,基本都是演员。
早期的明星程长庚等人
京剧黄金时代的四大名旦
这位是罗瘿公,1917年,12岁的程砚秋嗓子倒仓,但仍被迫进行营业演出,就在这时,他得到了罗瘿公的帮助,替他赎身后,暂停演出,并先后师从众多名家继续学把子、身段和演唱,罗瘿公同时指导他涉猎文学作品和绘画、书法、舞拳练剑、电影等多种艺术,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人称“程派”,至今仍在京剧界有重要影响。有一种说法,程派唱腔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特点源自广东南音,就是因为罗瘿公的关系。
老同志的题词
另一列配房的是戏曲发展史及昆曲的资料
跟京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昆曲的名人都是剧作者
这位就是汤显祖
戏楼是广东会馆的主要建筑,它利用四合院的天井围城闭合空间,南北向用两根21米长的平行枋,东西向用19米长的额枋,形成大跨度空间。戏台台面七十多平方米,最重要的是没有柱子!整个戏楼最多可容纳六,七百人,楼上是包间,楼下是散座。
戏楼周边陈列了很多剧中角色人偶,比如这是《龙~~凤呈祥》,四个角色分别是刘备、国太、孙权、孙尚香,对应老生、老旦、花脸等行当
戏楼后面是化妆间
这次天津行最后一站,小白楼的一MALL,主要是解决晚餐,感到这里的MALL还不错,之后结束了愉快的天津之行。
END
[ 此帖被bigerg在2015-02-28 13:3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