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最后一天, 天气好, 宜出行
已经是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了,百无聊赖之际,并没有做详细的计划,决定全家骑行到上海青浦的金泽去看看,补去年9月未能看完所有古桥的遗憾。
因距离只有二十几公里,故简单收拾行装,遂行。偶的车车是一个出口型的宽把山地车(怀念ning,因金泽一行回来后就送给朋友了,后入了TSA071),领导的KAA061,小女的捷安特康威1.0.
天气不错,318上的车比较多,幸好有非机动车道,一小时十分钟就到了金泽。
说起金泽,可能不是很有名气,但是如果您对古桥有兴趣,您是非来不可的。因为这里的古桥多,大多是历史名桥,更重要的是不收门票。 


金泽镇是上海地区有名的桥乡,著名书法、篆刻家钱君陶曾为之题写“金泽古桥甲天下”7个大字。据史料记载,金泽原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且有“庙庙有桥,桥桥有庙”之谚,每一座桥梁不仅各有特色,而且都与寺阁庵庙有关。如今绝大部分寺庙已废,只留存一座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的“颐浩禅寺”。但当年的桥却风姿犹存, 非同一般。至今镇上还保存着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桥梁,分别是迎祥桥、祖师桥(如意桥)、放生桥、普济桥、天王桥、万安桥与关爷桥(林老桥)。
大概两个小时,看完古桥,在镇内一个小酒肆吃了午餐,还不错,民风淳朴,价格公道。随后慢悠悠两个多小时骑车回家。
接下来上桥的片片,抱歉没有把所有的桥照全。您如果有兴趣,就骑车去看吧。
---
车车全家福

---
金泽镇内的河道,河水很清,水流不紧不慢就似那里人的生活节奏,河边多是老式建筑,高低错落,窄窄的街道,稍微颠簸的石步道,由很多不同种类和时期的石头拼成,走在上面,看着在河畔浣洗的老妪,让人不觉在上海,恍然隔代。

---
据说这座大宅被新加坡的华人买下作为私宅,门口一侧的几个大大的空调外机总有些扎眼。不由得让人生出一丝的遗憾和惆怅。

---
普济桥值得一说。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清雍正初年重修时加置石栏,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石桥。其由紫石砌成,俗称紫石桥。很漂亮的说。(考考各位,桥一侧两边各有一个突出的石头,这个在古代什么用处?)

---
迎祥桥在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年)建。桥为六柱五孔梁架式石桥,其构造形式颇为独特:用长青石5块并列组成石壁式桥柱四条立于水中,形成五桥洞。石壁顶面横置石盖梁,稳固地搁置五根粗的楠木梁,上部桥面结构由砖木组成,在楠木梁上横铺枋板。枋板上密铺用石灰糯米拌浆砌成的青砖,形成砖体桥面。两侧采用水磨箩底砖覆贴,既可保护木梁,又增加美观,还能起到压重稳固作用,桥面两坡有踏级。据说因为元代蒙古族以骑兵著称,经常要疾驰过桥,所以迎祥桥桥面铺砖无桥阶、无桥栏。

---
远观迎祥桥。右侧桥头可以看到有个砖墙,是因为桥面有些朽坏,目前的工艺难以恢复原貌,为安全起见,才于不久前修了砖墙,以不让人通过。
想想看,这可是几百年前的桥啊,不久前还在使用。想想现在经常听到某某地的投资多少亿的某某桥梁在使用不到半年就判废,真让人嗟叹。这要说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能工巧匠,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现在比不上西方不是因为我们不智慧,而是我们骨子里缺少的某种精神层次的东西。可惜的是,现在的国人,能够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凭着良心做事的,真的越来越少了。

---
往北走,就远远看到一个挺大的单拱桥,该桥叫如意桥。元至元年间(1279~1294年)建,明崇祯年间(1768年)重修,为镇上最完整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南堍原有祖师庙,又称祖师桥。如意桥桥拱倒映碧水,桥拱与倒影虚实相接,恰成一圆形,堪称胜境。

如意桥的桥面,也是那种紫色的石头,不过,桥身不是紫石,这一点不同于普济桥。

---
紧靠如意桥,最北侧的是林老桥,是单孔石拱桥,桥北对着关帝庙,故又名关爷桥,建于元代(1264~1294年),明、清两代作过重修,故桥身保养较好。桥长24米,桥高4米半。因年久,桥面青石十分光滑,显得古朴典雅。桥名林老桥,据《金泽小志》记述,此桥是一位叫林青的老人出资所建,为纪念这位老人,故称该桥为林老桥。

其他几座桥中,值得一提的还有放生桥。因为全家出行,游玩为主。所以没有一个一个的仔细看看桥,也没有都拍照,抱歉了。


不过,留着其他几座桥不介绍,希望能勾起各位亲自来看看桥的念想。


--- END ---
至于桥两侧突出来的石头,网上有多种说法。我听朱家角的老人讲,因为古代的水乡主要靠漕运,船很多,在石台上放灯用以照亮桥,一方面方便船只通行,另一方面防止船只撞到桥,起警示作用。不知这种说法对否。。。。我觉得比较合理。
自己浏览下帖子,照片中好几处拍到电线,如您觉得煞风景,敬请包涵。其实,金泽镇上河边很多地方有太阳能路灯,一开始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后来想了一下,电缆也好,太阳能也好,抑或是LED大屏幕等等也好,人们去一些古镇时总能感觉到和“古”字不太协调的地方。但这恰恰也许是时代的特征,注意到也好,忽视它也好,时代总能在方方面面打下它的烙印。存在,本身就是合理的。所以,尽量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一切的合理的存在,这种,“美”也就无处不在了。
[ 此帖被xiamenwolf在2015-05-18 20: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