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字描述。
- 从接触自行车开始,我慢慢接受了这样一个观念,“高踏频骑行对膝盖友好”。
- 前几年骑行很少,没啥感觉,今年开始骑车通勤,我也贯彻了这一理念,小齿比高踏频骑行,但是前几个月膝盖疼(发过帖子),让我对这个观念产生了少许疑惑,但当时还是更偏向于坐高和骑行姿势不正确引起的(股四头肌发力过多,臀部和大腿发力少,膝盖那块儿很快就疲惫了)。
-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个小布车主,他踏频比我低多了,但速度确比我快很多(估计他速度26km/h,因为我是22km/h)。这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是不是也可以高齿比低踏频骑行呢,大腿和小腿都很粗,高踏频却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后来,我就下意识改变了骑行风格,不在执着"高踏频",低踏频慢慢骑行,这几个月骑行量增加了,但膝盖竟然不疼了,神奇!!!我的疑惑是
1,"高低踏频"是怎么量化的,是不是对不同的个体,高低踏频的区间不一样
2,对于同一个体而言,高踏频是不是配合锁踏更有效果,平踏没有提拉的力?
注1:以上的描述都是基于我通勤均速不超过22km/h的场景(含红绿灯等待时间,华为gt手表测试)。
注2:没有专业的工具,所谓踏频“高低”只是我个人的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