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Intro & Hike a Bike
- 自行车:车型/车把/轮胎/坐垫/修车
- 衣物
- 个护/药物
- 充电
- 饮水/炊具/咖啡
- 露营
- 车包: 上管包/车架包/把立水壶袋/前叉架/绑带车把包/尾包
整理下这两年用过的骑行装备和看法,会不定期更新
装备不会一成不变,不同路线需要的东西会有很大不同,最终总会落在某个平衡点,合适的即是最好的。个人的定位是骑车出游,所以装备也都是以此目的做准备。
“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
- 《蝉与摩托车维修技术》,Robert M. Pirsig
自行车是个有独特体验的东西。它太慢了。如果骑行的目的是骑行本身的话,目的地便不再重要,甚至是反目的的。不同于在汽车内部观看窗户框起来像电/影般的画幅,骑行创造的感官感受是沉浸在环境中的。也不同于骑摩托,自行车有大量有氧运动后的愉悦感。所以这个行为本身即处在某个特殊的平衡点。
- Hike a Bike-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便不再用驼包了,即便是补给情况有点糟糕的高海拔G219新藏线。Bikepacking打包方式让自行车可去的范围扩大了,一些徒步线变得可以骑行。 去掉驼包后通过性提升,方便了推车和抗车。重量自然也轻了很多。
- 自行车-
车型/车把/轮胎/坐垫/修车工具
讨论最基本的车型与车把,轮胎,坐垫。与地面接触和与人接触的部分远比其他部件得注意。考虑公路与山地工况,速度与舒适度,重量与坚固,维护便利度以及成本,适中的选择大概是钛架碳叉Gravel车型。宽胎与相对直的坐姿对人很友好。只是钛车在市场上并不像碳车选择那么多。至于和人接触的车把,平把或弯把,我觉得最大的硬性区别其实是平把的载货能力更强(平把包括所有使用平把套件的车把),因为侧向没有弯把的宽度限制。操控性,舒适性,与风阻两种车把各自都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谈不上优劣。弯把操控无需担心因为有外扩款,平把舒适度和风阻也完全不用考虑,平把的花样远比弯把多(见下图)。至于风阻,TT休息把比弯把的下把位要再省十多瓦。
-轮胎-
轮组尤其轮胎对骑行感受的影响巨大,宽一点的胎带来的舒适度远比不同车架材质多。这里可能有直觉上的误区:宽胎意味着慢。事实上相同胎压下,宽胎的滚动阻力明显低于窄胎。所以宽胎可以用更低胎压实现和窄胎一样的滚阻。平路无风环境,速度低于12KM/h时,主要的阻力才是轮胎滚阻,高于这个速度便是风阻。时速30KM的时候,95%以上的阻力来自风阻,GP5000和50包邮轮胎的性能差异可能只相当于是否穿了件皮肤风衣。
-真空胎与开口胎-
选开口胎。世文就很幽默,别家叫TLR(Ready),世文叫TLE(Easy),可是这东西用起来是真不Easy。真空胎纸面性能是好的,但并不适合长距离骑游,主要原因是维护不便。对长途骑游来说,耐刺是第一考量因素,目前耐刺性能高的轮胎都是开口胎。两种胎扎胎后的一系列动作都不算省事。
开口胎的优势是补胎所需的工具更少更轻,且100%能解决,毕竟可以换条新内胎。真空胎需要带气嘴扳手,补胎液(很多地区不易买到),蘑菇钉,以及以防万一的...两条内胎。。这是我用世文G one真空胎骑行G317国道得到的经验。半路拆开满是补胎液的外胎清理好再加内胎真的感觉不大好。
目前个人最常使用的外胎是Continental Contact Urban 32C,装在内宽25mm的轮圈上,实际轮胎宽度35mm。重量436g一条。充气70psi时滚阻预计在20w内。BRR评测显示防湿滑性能非常优秀,重量和滚阻接近马拉松supreme,但是便宜不少,价格和马拉松Greenguard相当。马拉松Greenguard算是这类胎里的标杆了,实际用过除了重量也确实不错,依然值得推荐。当然以后这类优秀的旅行胎有了真空版本我还是很愿意尝试的。
Contact Urban和马拉松Greenguard都有反光条
至于内胎,暂时用的是粉色TPU内胎,重量32g,比丁青基内胎携带体积也小了很多,补胎难度未知,缺点是补胎需要胶水,而胶水会过期。第一次买了3条,有一条充气口有沙眼,废品率33%,需要更多时间使用和观察。
滚阻这个参数,和内胎种类以及轮圈内宽度甚至轮圈材质等因素都有关系,实验室数据可以参考,不用过分迷信。对非职业选手来说,这东西和处理器跑分类似,只是个分数而已。
和人接触最紧密的部件。个体差异很大,没办法做推荐。但购买之前至少要确认坐骨宽度来选择合适的尺寸。下面的网站可以根据手腕宽度推算坐骨宽度。另一个方法是坐纸板然后用尺子测量坐骨压痕。网上有店家提供坐垫租赁服务,可以用来测试是否适合自己。
个人目前的选择是传统的WTB Volt,但是这货有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和CWX压缩裤有冲突,不穿压缩裤就一切都还好。正计划换掉。
现在Brooks也有不怕水的橡胶版本了,风评还行,不过造型与颜色有点挑车。
[url=]https://www.wtb.com/pages/fit-right-system[/url]
-修车-
-衣物-
户外原则,内层速干,中层保暖,外层防风雨。
鉴于是消耗品,列个表格在这里不断更新,大多是温度范围在零度以上适用的装备
-个护-又一个大重量的类别,同样做个更新的表格。药品也在洗漱包里所以放一起了。这两类大约占2L体积。分装瓶/分装袋是个好东西。分装袋更是可以随着使用缩小体积。
-充电-
不同于可压缩的衣物,这类东西属于体积比重量更优先考虑的。可惜现在移动电源体积越做越大了。好消息是充电器因为 GaN 的应用越做越小。另一个特大好消息是今年佳明库存的microUSB接口用完了。下一位选手Lightning还在路上。
充电宝目前主流电芯有两种,21700电池与软包电池。相比软包,21700优点是上高海拔不容易鼓包,大品牌电池质量稳定。nitecore的10000mah充电宝体积是真的骚。可惜是软包电池。作为消耗品的价格有点高。户外市场毕竟太小了太少有人做轻便取向的产品。
有个邪路,自己拼装,买带放电功能的充电盒,多带几节电池可以用小体积实现很大容量。只是带太多节的话充电要排队,有点繁琐。另一个邪路思路是用车灯代替充电宝,手电只要能给手机充电20-30%应急就够了,这个方案在东部地区每晚都能住店的路线完全可行。
挑选了一些能量密度高的产品数据放在这里,有了新产品会加上。由于很少会连续多晚露营,所以主要关注10000mah的电源,可以给手机充电2次左右。目前我在用ZMI QB818和米物65w 2C1A。最近发现一个品牌cukteck,功率密度比之前2c1a类的产品又高了不少,而且那个形状不存在松垮的墙插会掉的问题,还没用过不知道质量如何。
-饮水,炊具,咖啡-
自行车水壶架的尺寸大约是70-75mm,直径大概在这个范围的杯子都可以用。自行车水壶自然不用说,但是这东西只能装冷水,且不保温。Nalgene和富光都有能卡住的杯,都可以装开水,这类广口瓶也适合装食物,比如麦片或者水果,根据车架需要的高度选择即可。保温杯的话,虎牌的梦重力300ml是我的甜蜜点。
炊具我选择了易拉罐做的毛细酒精炉,重量很轻,火力也猛。锅具之前用的304拉花杠,最近发现了引流嘴这种好东西,就改用钛杯了。300ml的杯子烧开水,不管是脱水米饭还是手冲咖啡,都是刚刚好的量。酒精炉的另一个优点是燃料易得,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下图这一套整体重量125g,每次大约10ml以内酒精,烧开300ml水绰绰有余。
作为咖啡重度依赖者,路上的解决方法是挂耳。成品挂耳充了惰性气体包装鼓鼓囊囊,上了山会鼓成球。无奈之下有两个方法,扎破成品挂耳的包装排气然后封住,或者自己在家磨好粉装进封口袋。不管哪个方法都有缺憾,味道都远不如刚磨的。可是带个手磨也显得太蠢了点。有时候也会带点冻干粉调剂下口味。
新藏线上烧水,86度就沸腾了
-露营-
睡袋- 夏季去西部高原或是沙漠,我会带400g左右充绒的睡袋。很多时候住店也会用到它,因为西部偏远地带的住宿条件经常很感人。400g是个折中的选择,10度以下舒适,0度也能扛。
垫- 防潮垫我会带两个,一个考验肺活量的充气垫,一个铝箔泡沫复合垫。铝箔垫挂在外面随时充当坐垫,另外它也可以当救生毯。
帐篷- 帐篷自立和非自立各有优缺点,按路线选择。我更偏爱自立一点,毕竟方便。和徒步相比,自行车对重量没那么敏感,而且登山杖不像徒步本来就要带。
先挖个坑,之后再做露营装备的表格。
-车包-
上管包
从最常用的说起。我用来放置手机,纸巾,充电宝,耳机,盐丸和零食。
关于上管包,带拉链的设计基本不用看了,不防水或者不好用必占一样。真正防水的拉链反人类的开合的力度明显不适合这个位置。这个位置适合磁力掀盖,兼顾快速开合以及防水性。这样设计的产品有Apidura, Ortlieb和Tailfin的新品,还有早期的Revelate Design(但这货是缝制且疑似没压胶)。我选择了迪卡侬Riverside,原因是便宜大碗,容量1L,只要200块RMB就有Fidlock扣具,做工也很扎实。缺点是重(190g),以及国内何时上市未知(虽然是中国生产)。对了,这东西是能降低几瓦风阻的。
车架包
这个位置适合放一些重且体积不大的东西。我一般放洗漱包,kindle,Mavic mini,和咖啡。
我选择的Ortlieb 4L拉链款(170g),拉好拉链可以在水里当浮标用,代价是这拉链开合力度惊人,每次打开都要大力出奇迹,不小心就容易磕到手肘。除此之外性能和做工没得说。和上管包一样,它也能降风阻并增加侧风不稳定度。上管包和车架包不影响自行车打包装箱,所以也是会常年挂着的两个包。
把立包/车把水壶袋
保温杯,眼镜盒,零食,皮肤风衣,运动相机,水瓶,是个随便放什么都方便的灵活位置。因为这个包对性能要求极低,所以也是唯一可以购买国内大多自行车包品牌生产的工业垃圾的品类。
然而还是不忍心用那些匪夷所思的工业垃圾,自己拿三峰出水瓶包改造了用。(重量38g)
前叉架/包/绑带
前叉重心较低,适合放重东西和奇怪形状的物体,我一般放1.5L水瓶和帐杆,或者脱水米饭,自热米饭。目前在用Topeak的Versa Cage,中规中矩有点笨重(130g),孔位多但是调节范围并不大。绑3L左右的防水袋看上去还算协调。
既然是Packing,精髓部分就是如何绑了。绑带是个灵活的东西,可以绑在各种地方灵活实现很多功能,尼龙绑带涉及到扣具暂且不说,有级调节的(T)PU绑带里大名鼎鼎的Voile和便宜些的SeatoSummit都还可以,voile更柔软一点,对强迫症友好一些。
最常用的50cm长度两条重量都是28g, Voile略长1.5cm。
车把包
主要的装载包之一。公路车和山地车(平把车和弯把车)车把部分的空间差异蛮大的,要分开对待。
平把没有横向空间上的限制,理论上可以安装容量无限大的包,想象一下正面看起来车把上绑了一个电线杆的样子。现实世界里一般这种香肠卷形状的包容量上限在8-15L,给弯把车用的在10L以下,因为弯把不止有车把宽度限制,还要有机械手变活动空间。这类包三点固定,会接触车架,都有压线管的问题。全隐藏走线的车并不多,尤其旅行和砾石车更罕见。另一个问题是侵占刹把与车把握持空间。有的解决方法是用图中spacer(灰色海绵块),但会进一步影响本就不方便的拆装,所以这种包一般是挂上去就不拆了,直接在车侧面存取物品。弯把车用更是灾难,容量进一步被限制和被车把遮挡的侧面开合。
顶开包的拿取就友好很多了。使用过不短时间Ortlieb Handlebar Pack QR,容量11L,重551g。没有了上面香肠包的一众缺点。宽度适合弯把车。固定方式和古时候的ultimate six一样,但钢丝换成了两条直径3mm的尼龙绳,免工具安装。很担心这两条尼龙绳的耐久度。包内装了一些东西后并不是特别稳固,会有上下晃动。
WHATMELON西瓜 车把包 Handlebar Pack
- 免工具安装拆卸,不压线管,不侵占车把空间。很稳定不会晃动。
- 防水袋和支架分离设计,快速拆装。
- 弯把平把皆可。
- 拓展性强,绑啥都行。
- 正面反光标
- 手工制作
- 第一批力求不亏太多就好。买不到合适的所以只好自己做了
- 这是个广告,产品目前处在试量产阶段,现在有早鸟优惠
- 扫图里面的QR或者论坛PM加我进群,有无产品参与意向都可,一起讨论Bikepacking
- 我实际使用过海南环岛线和G228沿海公路(东兴-泉州段)和很多短途Gravel路线
- 支架部分材质:304不锈钢,Hypalon橡胶,进口织带,Wojin扣具(总重350g)
- 上图防水袋样品是Cordura,实际生产防水袋会换成X-Pac(10L, 145g)
- 总重495g
尾包/坐垫包 Saddle Pack
只用绑带固定的尾包,都会晃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ABAB做布朗运动。同时也存在和香肠车把包一样的问题,固定在车上存取物品不便。
WHATMELON 西瓜 尾包/坐垫包
WHATMELON西瓜座垫包没有晃动问题,支架和防水袋分离,所以也不存在拿取的问题,整个防水袋可以拿下来。防水袋可双侧开口,方便快速拿取包内物品。拓展性也是我用过最顺手的,装备胎与工具的小袋可以不用拆主袋直接拿取,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织带几乎可以稳固绑定任意形状物品并配有Fidlock磁扣快速开合,侧面还有可以挂香蕉用的扣具。
实际用它骑行超过6000KM,走过海南中线和环岛线2次,云南大部分地区,还有补给情况恶劣的新藏线。暴雨,低温,烂路,高海拔,沙尘,酷暑,热带潮湿都经历了,从没出过问题,是个靠得住的产品。
尝试过多种设计和材质,充分使用后,最终确定现在的样子。单是织带就选了超过20种。
- 支架部分材质:304不锈钢,Hypalon橡胶,进口织带,Dura-Flex扣具,Fidlock磁扣。(共299g)
- 防水袋材质: X-Pac (10L:145g, 13L:155g),Hypalon橡胶,Dura-Flex扣具
- 手工制作
- 尾部大面积反光标
- 总重量 455g (10L) 465g (13L)
- 可以用在圆形座管和捷安特D型座管
- 产品目前处在试量产阶段,现在有早鸟优惠。只求不亏太多。
- 扫QR加我拉群,有无产品参与意向都可,一起讨论Bikepacking
-新藏线-
之前的帖子
http://bbs.77bike.com/read.php?tid=348110
赛图拉烤肉店门口红色的墙壁
阿克赛钦的咸水湖
大红柳滩零度左右的冻雨
出了叶城太阳下48℃气温的戈壁
还用它骑行过从高原到热带的云南大部分地区
以及非常轻装的海南中线和环线
之后会用它去更多地方
希望它能给你我都带来更好的骑行体验
-WHATMELON-
叫什么好呢。
就什么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