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癫也不颠,四不像,山地、公路、折叠、瓜车 手上是一台Y架,自组好后已经骑了15000公里的,前叉是碳的,整体来说很硬朗,拉极速也让还行,最高到过55吧。
但真是癫的也很厉害,不适合长距离骑行,因为舒适性差会消耗核心肌群很多体力,各种不适也会来得更早。

今年手不幸患了腱鞘炎,骑车自然受到限制,因此这车吃灰了几个月,而是骑减震更好的碳公路车。
老登的公路车当然也是一台十多年的老家伙,在公路车里算颠的那种,但和YAD比起来,碳架自然吸震,整个减震还是舒服很多,我骑100公里中间也就休息分把钟吃点能量条、香蕉之类的,腰痛也会来得很晚。也有很多缺点,出门得穿得pro点,怕洒水车,一般不去闹市区,毕竟还是娇贵。

小折叠总不能老吃灰吧,之前有看过山地改弯把的,我就觉得很癫,但没想到自己也做了一个很癫的事情,折叠公路改山地叉。
打开淘宝一搜,默认标签是“20寸童车避震前叉”,估计了头管需要增长的的高度,选了一个120mm的增高器,一把下单了,一共170块钱,讲究的就是一个穷折腾贼开心。把立是现有的,女儿童车80x7°把立(太长给她换了个最短的,闲置下来的)
车终于装好了,一上去就觉得感觉不对,因为前叉变长整个几何变化了,直观的感受就是把立增高器买短了,干脆把把立正着装,一看角度得有30°,码表架因为是固定把立螺丝上,这个角度非常蛋疼。然后整个座管因为车头抬高更加后飘,还好原来居中有20mm的余量,顶到最后面能缓解。这次骑了一圈45km,整体感觉还行,手不痛不麻了,过减速带、走坑洼路、压井盖那叫一个爽,但是reach和落差对比原来是大了的,因此腰酸背痛来得早。

作为一名一级注册建筑师和数据党,本着科学的求真精神,利用职业祖传艺能的优势,结合皮尺与照片对车的结合进行定量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

原始硬叉几何


四不像第一次路试几何

第一次路试与硬叉对比分析图
结合本次路试车辆几何ab对比原来的数,利用叠加分析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轴距由1015增加到1050,头管角度由71.5°减少到67.6度,拖拽距离有增加,稳定性增强。
2、座管后飘约4cm,坐垫得顶到最前面,还好我原来居中,有2cm的余量。而且Y架等水平上官长度巨大,不改549mm,改后565mm,柔韧性不行的还是不要踩坑了。当然可以换前飘座管,但那玩意形态我是接受不了啊。
3、由于错误估计把立增高器的长度,导致落差7cm左右,reach量比原来也大,姿势更加激进,还好我经常骑pp,所以整个大概还是能克服,但和我原本想改一台舒适取向的车的想法没有达成目标。
4、bb略微抬高,因为前叉抬高约7cm,按照比例bb抬高7x0.4=2.8cm,问题不大,我又不压弯。
5、结合CAD定量分析,更换更长的把立增高器,120mm改为165mm;把立由7°x80正装改为17°x70反装,这样reach值减少约2cm,略微抬高,把立与上管平行,美观这是最重要的,定妆照如下图。



第二天清早一看天气还行,赶紧推出去路试,距离50公里,成绩如下,说实话我自己也吃了一惊。因为改装之前同线路这车最快也就29.5的均速,没想到这次居然破了30。
1、首先车肯定是重了,大概1.5kg,总重量来到12.4kg;前叉全程没锁死,会有略微卸力,当然手舒服的不得了,而且几何被调整的很适合自己,95%的时间是抓下把位减少风阻。
2、费力肯定是的了,30km均速把心率拉到平均155,至少比公路车高15以上。但舒适性真没的说,以前要减速的路况可以30+速度骑过去,毫不犹豫,因此总均速反倒还提升了。
3、嗯,我收获了开心,花两百多块钱的改装费用换得一台四不像神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