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自行车必定是要接触到调圈(也有叫拿龙台),从最早的拿只竹夹子固定在挡泥板开始到后面的重型调圈台。开始只是自己的带娃车“超载”而有偏摆而动手,到后面有老古董车需要重新编圈从计算辐条长度到调正心和张力。
因为开始骑车都是些低端车多数是圈刹,所以调节偏摆很是重要。开始是找修车摊调中,后面嫌等的时间久就在家自己试着调。调圈工具那时候只有最基础的圆扳手,配合晾衣架子也就这样过来了。
后面想着要好好调圈就收了只简易款调圈台,好处是可以把轮子拆下来精确的细调。但调圈台设计有问题,就是左右顶杆是会松开而且是薄管子强度也不够。针对这2个问题,先是升级架子螺栓为不锈钢并且换了大垫片。最重要的顶杆换成了白色的尼龙螺栓,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松动问题还提升了微调的精度。
第二只调圈台是收了西骑者的铁制,好处是开档调节更大了而且可以容大轮子了。但只是个外观可以,调节开档并不怎样友好因为要拧立杆下方三颗螺栓而且对小开档并不方便。最关键的是用的是弹簧顶杆也是没有多少精度可言,期间又把可顶杆换成了白色尼龙螺栓(之前买的螺栓套装还有)这样就解决了微调需求。
铁调圈台在询底部加装了块塑料砧板,这样重心就更稳当了。但编圈遇到了不正心,就是整个圈左右距离是差别好大的装好轮胎容易蹭前后叉。期间想着自己做一只,因为核心技术就是两根立杆和底座而已成本也就百来块钱。
偶尔看闲鱼时候看到有只重重型的铁调圈台,问了出手原因说是精度不高就山东到上海运费可能会比较贵。成本算下来和自己做差不多,最多自己再细调一下就行。
调圈台运费40块,到手后发觉是蛮重的用料真是扎实。仔细观察上家说精度不高的原因,是出在了斜调节杆的固定方式上。用了一根M10的长螺栓和焊管结合的转轴,了解清楚了原因就下单了精密管、光轴、平面轴承和塔钻。配件到手需要自己切割打磨,光轴是优碳钢45#在表面上镀铬而切割面是容易上锈的所以用了银色记号笔涂抹防锈。光轴和精密管的精度更高,旋转间隙自然更小再配合了两头平面轴承之后旋转是更丝滑。这样调节杆精度就提升起来了,看到两根调节立柱杆只是大垫片顶住了弹簧也想到用平面轴承来提高调节结丝滑程度。开始测量螺纹是12.2以为买内孔是12就行,而到手之后根本就装不进去后面就再买了内孔13毫米才真正的实现更轻松的调节开档;为了调正心还收了调圈台正心规,好在只是块丁字的铝板基本通用的;实际操作时候又发现了问题,就是卡钳是铁制的而圈多数是铝制的。看到有块专门的3D打印护套要20大洋,想着自己能解决精度问题这个也不难就用了电工冷压端子的外壳来代替而固定问题想到了光敏胶。而卡钳和斜杆调节手柄是塑料的,又从小宝上下单了不锈钢梅花螺母和不锈钢丝杆。至此一样顺手好用的自行车工具算是装备上了,可以从12寸到29寸全解决。
内容来自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