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上的事情比较多,所以一直想找个机会,抛开琐事,要么放松,要么自虐,我选择了后者。
我和gf决定提前一天出发,以避开51的高峰,无论是住宿还是坐车,错峰都会好很多。
于是28号出发,从茶店子客运站坐车到映秀,虽然以前路过几次映秀,但是还从未在这里停下看过,尤其地震后,我们下车后骑到映秀镇上,恢复得不错,街道整洁,我们在这里稍作停留吃了午饭,准备向卧龙方向出发,映秀到耿达的路上有20来公里的烂路,自从512地震之后,这条路就没修好过,因为震后地质灾害非常严重,刚修好,一场大雨带来的泥石流马上就把新路给冲走了,人类目前的技术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是多么的羸弱。于是我们找了一个面包车,让司机把我们和爱车拉到耿达,事实证明坐车经过这段烂路是很明智的,沿途都是泥石流的景象,路基早已被巨石砸毁,20公里开了两个小时,颠簸得骨头都快散架了。
到了耿达,我们就开始向卧龙骑行,这段路虽然不时也有一点烂路,但是相比刚经过的路已经好太多了。下午到达熊猫沟(海拔1900多),也就是卧龙上去几公里的地方,这里是骑行巴郎山途中最靠近山脚,同时也能住宿吃饭的地方。再向上走的邓生保护站目前是无人居住(熊猫已经全部搬迁到茂县了)。
因为考虑到第二天一共有90km的路途,其中爬山的路有60km,海拔提升2400,所以提前做好准备,带好充足的食物和水,早上6点15出发,自虐的一天开始了。
骑了两个多小时,到达邓生保护站,在这里进行了一次补给,吃了些东西,这里离巴郎山垭口还有34km,事实证明这个数据不准确,实际距离应该接近40km。
海拔一步步提高,于是数路牌就成了我一路上的寄托,每当骑不太动了的时候就想,下一块牌子应该不远了。天气不阴也不晴,云层比较厚,太阳在后面想挣扎出来而不得。虽然这样减少了风景的耐看度,但有一个好处是免却了我们被暴晒的痛苦。我们一直缓缓地蹬,中间间隔有一些短暂的休息时间,老天爷一会儿放出短暂的一角晴天,一会儿又拉过来一片蓄满了雪珠的云,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高原山地气候的多变性。渐渐地远处雪山完整地呈现出来了,然后终于看到熊猫王国之颠的那块碑了,海拔也达到了4000米,甩甩脑袋,没有觉得痛,还好。继续骑到那块碑下面,风很大,很冷,赶紧把抓绒拿出来穿上。此时阳光倾洒下来,光影交错使得周围的雪山更加漂亮,不少自驾上来的人都拥在那儿拍照,我们也拍了一些。
最后6公里,我望着蓝天下那清晰的垭口,总觉得折子是那么多,那么地长。太阳越来越猛,两边雪山亮得刺眼,我开始感觉眩晕,有点保持不了平衡了,于是下车,推行了一段,此时一片云飘过来,雾气瞬间从山谷笼罩上来,大片大片的雪花开始飘洒,不一会儿我的外衣上就密密麻麻地都是。我们看着垭口,决定把包里剩下的半罐红牛一口干下去然后一鼓作气上去。
终于到了,我们心中充满了喜悦,第一次尝试还不太坏。一头扎进传说中那个卖羊肉汤的棚子,精明的大叔立刻给我舀了一碗,现在价格已经翻倍了,要10元一碗,可以续汤。冰天雪地里能有口热的真是美,我一连喝了四碗。吃完后在那个界标处拍了几张照片,准备放坡下到日隆。
当时垭口雪下得还不太密,我们觉得应该没有太大问题,所以没有拦车,就一头扎入风雪中。怎料骑了两三公里后觉得情况越来越不对头,雪,不,应该是雪珠子越下越密,砸在我的眼睛上像是有很多细小的针在扎,不一会儿我的眼镜就全部被糊住了,不得不多次停下来擦干净再走,后来头盔上,身上和车上全都积起了雪,下了10公里左右,雪珠果断又变成了雨夹雪,水顺着我的镜片哗哗流,有一段时间我只能依靠前后的鸣笛声判断有车,连公路中间那条黄线都看不见。V刹遇到下雨就是渣啊,SD7遇到这样的情况,几乎失去了制动力,放坡捏着刹车,只能当减速用。一路只能听见两排牙齿冷得上下打架的声音,还有鼻涕的吸溜声……
海拔降下来后,雨停了,但还是冷得不停哆嗦,心里没有别的念头,只想快点到日隆镇,随便找个旅馆烤一下,洗一下。下山26公里路,我们走了两个半小时,当锅庄坪出现的时候,我感到心安了,就像回到了一个老地方那样。在日隆镇上被一个阿姨游说去她家住,价格也倒还可以,就跟着去了,没想到竟然是知名的“老余户外”,前段时间在517上颇受争议。主人夫妇对人很不错,吃饭住宿价格也收得公道。我们坐在火炉边哆嗦了很久,都没有缓解过来,吃过饭,还是觉得冷,当天停水,澡也没法洗,就那样吧。
第二天我们决定让店老板给我们找辆车坐回来,我们两个的膝盖都痛,如果再翻夹金山的话,恐怕将来难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了。而且昨天下午放坡,我车子的后刹SD7刹皮已经报废,后刹制动力严重减弱。昨夜一场雨,今天日隆放晴了。回程的时候在巴朗山上看到了昨天不曾看见的壮丽景色,阳光下的雪山连绵巍峨,盘山的道路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蜿蜒曲折。快到山脚的时候,看到有车友陆续上来,今天天气不错,他们看到的景色比我们好很多,但是在烈日下骑也更辛苦。五个小时后,平安到达成都,想想真觉得奇妙,刚刚告别冰雪的世界,就又回来到人潮涌动的老巢,这就是后现代时空的奇迹。
这次骑行,我们一脚一脚的踩上去,算是目前骑行经历中最难的一次,难得的是我们二人互相鼓励互相陪伴骑完这一路,上山的路很痛苦,下山的路不但痛苦还很危险,但路就在脚下,用脚丈量,积跬步乃成千里。
[ 此帖被babyfish79在2012-05-01 18: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