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t71: 车架结构优化应该是效率提升的主因,至于轮组,按理说碳刀应该有效,只不过这款大行碳刀的辐条很少,舒适性很好但刚性一般,不好说究竟能有多少提升。。。原来的NBR铝轮开档是100,现用的是74,无法直接互换。。。无所谓了,毕竟即使NR也并不是为竞速而生,能明显感到爽度 ..
(2018-09-26 20:06) 
轮组的刚性主要是纵向刚性,侧向刚性,驱动刚性。驱动刚性和起步有关,但轮组的驱动刚性一般拉不开明显的差距。纵向刚性主要和长时间稳定速度骑行有关,纵向刚性越好,平路骑行越顺畅,意味着骑行效率越高,以及越颠簸。侧向刚性主要影响冲刺和爬坡,和大负荷骑行有关。轮组纵向和侧向刚性的区别比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横截面面积和辐条数量,长短和粗细。小轮径轮组由于辐条短,和大轮径轮组对比已经获得了额外的刚性加成,所以主要看轮圈横截面积了。另外一方面,框高也意味着辐条更短,因为这几点所以小轮径轮组其实和ROLF星芒编法很搭,可以用较少的辐条搭配出大轮径轮组难做到的效果。
BTW:我是先玩山地,再是公路,最后才是折叠车。车玩轮,轮玩圈。山地和公路轮组首先是比圈,在保持一定轻量的基础上,山地轮圈想办法做宽,公路轮圈想办法做高,都是为了增大轮横截面积,小轮径轮圈确实也没什么好选。其次是辐条,更好的变径辐条和扁辐条也很少用在小轮径轮组上,基本都是圆辐条。到最后才是花鼓,因为花鼓的差异很小,润度和轻量的变化带来差异不如辐条形状变化的结果。在折叠车的世界,某些“”顶级“”轮组用高端花鼓却搭配普通铝圈和圆辐条,这种情况在山地和公路轮组上是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