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150阅读
  • 164回复

[综合讨论]GCN的三个测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9885
金钱
82910
威望
3430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90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那如何解释个人计时赛中,有部分车手会在爬坡前通过后勤车换大组车呢? 计时车也可以做到7KG啊 (2016-08-26 01:49) 

换个角度,为什么其他车手没有换车呢!











发帖
522
金钱
577
威望
1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91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光光 的帖子
光光:换个角度,为什么其他车手没有换车呢![表情]
....... (2016-08-26 03:01)

为什么呢,换车需要时间,能不能补回来并节省更多时间才是原因吧
同样也有车手直接用大组跑全程的,那这有什么讲究么?
按你的说法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两种车重量都差不多,那是什么原因让部分车手宁愿牺牲气动性能(大组跑全程)甚至浪费时间换车用大组车爬坡呢?

发帖
522
金钱
577
威望
1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92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欲穷困 的帖子
欲穷困:你一定没看过今年环法某赛段表哥全程TT车爬陡坡,秒杀一切换车流,并拿下赛段冠军 (2016-08-26 02:22) 

正是因为看了,才问为什么同样的线路有人要用大组跑计时赛全程,难道那些环法车队搞不懂利弊?

发帖
29885
金钱
82910
威望
3430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93楼 发表于: 2016-08-26
c1dvd:为什么呢,换车需要时间,能不能补回来并节省更多时间才是原因吧
同样也有车手直接用大组跑全程的,那这有什么讲究么?
按你的说法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两种车重量都差不多,那是什么原因让部分车手宁愿牺牲气动性能(大组跑全程)甚至浪费时间换车用大组车爬坡呢?
....... (2016-08-26 03:27) 

当年拉斯姆森骑tt车平路都能骑到沟里去,说明有些人就不适应tt车。
人都有怪癖,职业车手的怪癖更多了,坎切拉拉还不用电变呢别问我为什么,我怎么知道为什么
如果每个特例或者少量个案都去研究为什么,太累,钻牛角尖了。

掌握最根本的科学原理即可。无论是功能原理还是转动惯量,都是物理学的基础,懂理论会计算用对模型,都不用问别人为什么。算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




内容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发帖
1834
金钱
2055
威望
76
贡献值
0
爱心值
3
只看该作者 94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子-弹-壳 的帖子
子-弹-壳:
这个比较没法实现。影响轮组等级的往往不是重量,而是刚性,刚性对轮组的传动效率影响很大。同车同人同坡,重量几乎相同的2对轮组,刚性不一样,成绩有差别。我圈子里的车友都是以爬坡为主,我自己也是爬坡型的,不同轮组对爬龙井影响真的很大,但是影响成绩的不是轮组的重量。

这样的话,星芒之类的偷轻轮组,在同一材质下是比不过传统轮组的

测试一下能不能成功引用

发帖
2449
金钱
1482
威望
73
贡献值
1
爱心值
-1
只看该作者 95楼 发表于: 2016-08-26
pro 们 应该来77 学习 怎么选择器材
发帖
522
金钱
577
威望
1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96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光光 的帖子
光光:
当年拉斯姆森骑tt车平路都能骑到沟里去,说明有些人就不适应tt车。
人都有怪癖,职业车手的怪癖更多了,坎切拉拉还不用电变呢别问我为什么,我怎么知道为什么
如果每个特例或者少量个案都去研究为什么,太累,钻牛角尖了。
.......

电变不会产生速度效益
换车爬坡或用大组跑全程,应该是在爬坡能节省时间才这样做,并不是癖好,因为在纯平路计时赛段,这些用大组的人又用回了TT车封闭轮。

美骑在今年的第十八赛段有个报道:
"第十八赛段的爬坡计时赛全长17公里,全程没有纯粹的平路。其中包含一段长度3公里,坡度8%的坡路,以及一段长度两公里坡度10%的陡坡。这样的线路让赛场上出现了各种车型,其中包括纯粹大组车、大组车加装休息把、计时车搭配爬坡轮以及纯粹的计时车。"
然而13赛段的计时赛迪姆兰等不少有名车手包括很多国家计时冠军车手都是是用的TT车封闭轮,到了18赛段却用了大组车加休息把或TT车加普通刀圈,通过录像看这样做的车手数量还相当多。TT车加普通刀圈也反证了“有些人就不适应tt车”的说法有点勉强
而且根据媒体和录像来看18赛段的侧风比13赛段还小,并不是因为侧风而放弃封闭轮


这种并非个案的现象下,同一条赛道下不同风格的车手选择不同的车辆配置可能是车手自身情况的一个选择,但同一个车手在两条不同的赛道选择整车重量差不多,轮圈重量却差很多的不同车辆,必然不是“癖好”所能解释的了,由此我对你的“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这种说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表示怀疑

发帖
9097
金钱
9407
威望
642
贡献值
2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97楼 发表于: 2016-08-26
哈哈,兔子王沃克勒还从来不用功率计也不用碳刀……归根结底还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一吨推10吨的发动机和一吨只能推6吨的发动机最后造出来的飞机是完全两码事
发帖
522
金钱
577
威望
1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98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kolmaro 的帖子
kolmaro:
哈哈,兔子王沃克勒还从来不用功率计也不用碳刀……归根结底还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

问题是同一个环法车手在平路计时和爬坡计时赛,分别用了两种不同的车圈配置,总重却差别不大
平路个人计时大家意见都统一,封闭轮最好
爬坡在车重差不多的情况下,用什么轮更优就产生了不同看法

发帖
9097
金钱
9407
威望
642
贡献值
2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99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问题是同一个环法车手在平路计时和爬坡计时赛,分别用了两种不同的车圈配置,总重却差别不大
平路个人计时大家意见都统一,封闭轮最好
爬坡在车重差不多的情况下,用什么轮更优就产生了不同看法 (2016-08-26 10:19) 

看车手的功率吧,有些冲刺车手本来就不擅长爬坡或者对赛段没有竞争力的车手,自然会选择一般的大组车。对赛段有想法或者竞争力很强的车手,如果能吃到风阻的优势,肯定会选择气动车。除了重量,车架设计也会影响到骑手的姿势,反正AeroBar用起来是很痛苦的,😖。

发帖
29885
金钱
82910
威望
3430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100楼 发表于: 2016-08-26
c1dvd:电变不会产生速度效益
换车爬坡或用大组跑全程,应该是在爬坡能节省时间才这样做,并不是癖好,因为在纯平路计时赛段,这些用大组的人又用回了TT车封闭轮。
美骑在今年的第十八赛段有个报道:
....... (2016-08-26 10:08) 

爬坡只看车重是功能原理啊,我只是物理学的搬运工

要不你和当年的物理老师探讨一下。

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内容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发帖
522
金钱
577
威望
1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01楼 发表于: 2016-08-26
按照光版的意思,“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重量分布在车圈还是车架上,对爬坡时间没有影响
那么为何在车重差不多的情况下,相当多一部分环法车手在爬坡较多的计时赛中要使用中低框轮组,而不是气动性能更佳的封闭轮呢。如果这些车手更弱,在“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的理论下,不是选择气动更好的高框更好吗
这是否说明了在车重相同的情况下爬坡,气动更差的轻量车圈在实际中对于一些车手来说更能节省时间呢?

发帖
29885
金钱
82910
威望
3430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102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按照光版的意思,“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重量分布在车圈还是车架上,对爬坡时间没有影响
那么为何在车重差不多的情况下,相当多一部分环法车手在爬坡较多的计时赛中要使用中低框轮组,而不是气动性能更佳的封闭轮呢。如果这些车手更弱,在“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的理论下, .. (2016-08-26 11:22) 

你第一个前提“车重差不多”就有问题,差200g对于业余菜腿可能是差不多,但对于争分夺秒的pro来说,那就不是差不多的问题了。
快1秒都可以压死一拨人。所以你的前提就不对。

其次,你说的美骑报道的18赛段是有上坡,有下坡,有些pro上坡牛逼,有些pro下坡牛逼
轻量的配置可在再上坡产生优势,但下坡又可能被偏重的气动车追回。
所以具体怎么选,看车手的个人习惯和个人判断,是一个综合的考虑,而不仅仅只考虑车重。

如果只盯着重量看,只能说钻牛角尖了。
发帖
522
金钱
577
威望
1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03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光光 的帖子
光光:爬坡只看车重是功能原理啊,我只是物理学的搬运工[图片]
要不你和当年的物理老师探讨一下。
....... (2016-08-26 11:17) 

你的理论模型看上去没有问题,只是你的理论解释不了环法实际的情况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是可以应用在实际中,但环法一些车队的做法却是宁愿牺牲掉部分气动也要换取更轻的车圈去爬坡,按你的理论他们这样牺牲了气动,车重的底线又没变化岂不是错了?

不管是初中物理也好,高中物理也罢,这并没有解释出一些车队这么做的原因

当然不管结论如何,还是感谢你以科学的态度讨论

发帖
1838
金钱
1865
威望
114
贡献值
3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04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按照光版的意思,“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重量分布在车圈还是车架上,对爬坡时间没有影响
那么为何在车重差不多的情况下,相当多一部分环法车手在爬坡较多的计时赛中要使用中低框轮组,而不是气动性能更佳的封闭轮呢。如果这些车手更弱,在“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的理论下, .. (2016-08-26 11:22) 

前面光版说过,重量更重的轮组因为惯性有拖脚的感觉,但是也因为惯性在减速的时候还给你,所以从平均的角度来说,影响很小。

但是人不是机器,人的感觉是非常敏感并且会影响到心理和潜意识。拖脚的感觉在爬坡的时候也许不会让你的成绩有什么差异,但是会导致你有心理崩溃的感觉,这个我有体会,因为爬坡在坡度变化的时候,是需要经常加速的,如果拖脚就非常不爽。

发帖
29885
金钱
82910
威望
3430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105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按照光版的意思,“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重量分布在车圈还是车架上,对爬坡时间没有影响
那么为何在车重差不多的情况下,相当多一部分环法车手在爬坡较多的计时赛中要使用中低框轮组,而不是气动性能更佳的封闭轮呢。如果这些车手更弱,在“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的理论下, .. (2016-08-26 11:22) 

但实际上你前面说的18赛段“ 车重相同 ”,只是你主观臆断
甚至根本不知道18赛段每台车到底有多重,不同轮组又多重。

文章里只说了有各种各样的车,完全没有提及重量,更没有提及“重量差不多”或者“重量相同”。

所以你后面的推论或者质疑,都无从说起。

很多信息是你自己脑补的
发帖
522
金钱
577
威望
1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06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光光 的帖子
光光:你第一个前提“车重差不多”就有问题,差200g对于业余菜腿可能是差不多,但对于争分夺秒的pro来说,那就不是差不多的问题了。
快1秒都可以压死一拨人。所以你的前提就不对。
其次,你说的美骑报道的18赛段是有上坡,有下坡,有些pro上坡牛逼,有些pro下坡牛逼
....... (2016-08-26 11:39)

我知道环法不少车手的大组并不是6.8,有些是7.2KG还有更重的,当然也有不到6.8需要加配重的
不管怎样,6.8的底线是不变的,我不知道两百多个车手每个人的车重,或许骑7.2KG大组的那个他的封闭轮TT车也是7.2KG呢,那按你的理论出现这种情况,那用大组车的不是错了么?

同一个人骑同一路线功率不变啊,为何要用更低的车圈呢?
就算你说的他的TT车重了0.2KG,用大组能轻一点所以才用大组,但是大组车不也不能低于6.8啊,比如佳能戴尔车队的大组都是加了配重的,那他为何不拿掉配重用大组车加封闭轮去跑这个爬坡赛段呢?反正都能做到6.8,还有额外气动加成呢
我们的论点主要是讨论同样车重下爬坡车圈轻量化有无实际意义,按你的理论是没有意义,反而牺牲了气动,但一些车队的做法却相反

发帖
29885
金钱
82910
威望
3430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107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你的理论模型看上去没有问题,只是你的理论解释不了环法实际的情况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是可以应用在实际中,但环法一些车队的做法却是宁愿牺牲掉部分气动也要换取更轻的车圈去爬坡,按你的理论他们这样牺牲了气动,车重的底线又没变化岂不是错了?
不管是初中物理也好,高中物理 .. (2016-08-26 11:39) 

车重有变化!我不知道你一直认为环法车队的车重量没变化是怎么判断出来

发帖
12948
金钱
12949
威望
1157
贡献值
16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08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那如何解释个人计时赛中,有部分车手会在爬坡前通过后勤车换大组车呢? 计时车也可以做到7KG啊 (2016-08-26 01:49) 

姿势问题吧。。。
ORI交流群:312718762

发帖
29885
金钱
82910
威望
3430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109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我知道环法不少车手的大组并不是6.8,有些是7.2KG还有更重的,当然也有不到6.8需要加配重的
不管怎样,6.8的底线是不变的,我不知道两百多个车手每个人的车重,或许骑7.2KG大组的那个他的封闭轮TT车也是7.2KG呢,那按你的理论出现这种情况,那用大组车的不是很傻么? (2016-08-26 11:47) 

“或许骑7.2KG大组的那个他的封闭轮TT车也是7.2KG”
“或许”这段是你脑补的,如果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都懒得回你。




发帖
1838
金钱
1865
威望
114
贡献值
3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10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光光 的帖子
光光:“或许骑7.2KG大组的那个他的封闭轮TT车也是7.2KG”
“或许”这段是你脑补的,如果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都懒得回你。
....... (2016-08-26 11:55) 

这个时候光版的内心是崩溃的
发帖
522
金钱
577
威望
1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11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光光 的帖子
光光:
“或许骑7.2KG大组的那个他的封闭轮TT车也是7.2KG”
“或许”这段是你脑补的,如果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都懒得回你。
.......

刚编辑了一下,补充了一些,那么来个不“脑补”的吧

比如佳能戴尔车队的大组都是加了配重的,那他为何不拿掉配重用大组车加封闭轮去跑这个爬坡赛段呢?反正都能做到6.8,还有额外气动加成呢
我们的论点主要是讨论同样车重下爬坡车圈轻量化有无实际意义,按你的理论是没有意义,反而牺牲了气动,但一些车队的做法却相反

发帖
29885
金钱
82910
威望
3430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112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刚编辑了一下,补充了一些,那么来个不“脑补”的吧
比如佳能戴尔车队的大组都是加了配重的,那他为何不拿掉配重用大组车加封闭轮去跑这个爬坡赛段呢?反正都能做到6.8,还有额外气动加成呢
我们的论点主要是讨论同样车重下爬坡车圈轻量化有无实际意义,按你的理论是没有意义, .. (2016-08-26 11:59) 

首先你要能证明大组车+封闭轮能做到6.8kg,这段又是你脑补的

我也可以脑补一下,加了封闭轮是做不到6.8kg的,后面都不用讨论了。
发帖
522
金钱
577
威望
1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13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光光 的帖子
光光:首先你要能证明大组车+封闭轮能做到6.8kg,这段又是你脑补的[表情]
我也可以脑补一下,加了封闭轮是做不到6.8kg的,后面都不用讨论了。 (2016-08-26 12:08) 

zipp封闭后轮900多克,原车后轮多重?

这还没算气动的损失

发帖
29885
金钱
82910
威望
3430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114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zipp封闭后轮900多克,原车后轮多重?
这还没算气动的损失 (2016-08-26 12:14) 

你确认好准确数据再来质疑吧。。。

另外还有一点要确认,就是pro用的轮组车架这些,和市售的款是否一致,有没有改动或者加强过?
这也对结果很重要。




发帖
522
金钱
577
威望
1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15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光光 的帖子
光光:你确认好准确数据再来质疑吧。。。
另外还有一点要确认,就是pro用的轮组车架这些,和市售的款是否一致,有没有改动或者加强过?
这也对结果很重要。
....... (2016-08-26 12:20) 

我可以证明大组车+封闭轮能做到6.8kg,证据如下:

Prices and weights (for a 56cm bike)
Cannondale SuperSix EVO Black Inc. DA 900/ENVE 45 on Chris King hubs/ENVE bars
 5.8kg / 12.79lb
 US$12,790 (UK/AU pricing not immediately available)
Cannondale SuperSix EVO Team. DA Di2/MAVIC COSMIC PRO/FSA K-Force light bar/stem/post
 6.3kg / 13.89lb
 US$10,660 (UK/AU pricing not immediately available)

那你也证明一下佳能戴尔在保证发挥车手实力的情况下做不到6.8KG的证据吧

发帖
9743
金钱
9706
威望
1079
贡献值
34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16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按照光版的意思,“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重量分布在车圈还是车架上,对爬坡时间没有影响
那么为何在车重差不多的情况下,相当多一部分环法车手在爬坡较多的计时赛中要使用中低框轮组,而不是气动性能更佳的封闭轮呢。如果这些车手更弱,在“爬坡看整体车重就行了”的理论下, .. (2016-08-26 11:22) 

看个人喜好,风向影响的判断,以及是不是有钱买得起autobahn

发帖
29885
金钱
82910
威望
3430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117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我可以证明大组车+封闭轮能做到6.8kg,证据如下:
Prices and weights (for a 56cm bike)
Cannondale SuperSix EVO Black Inc. DA 900/ENVE 45 on Chris King hubs/ENVE bars
....... (2016-08-26 12:26) 

请再看这段

“另外还有一点要确认,就是pro用的轮组车架这些,和市售的款是否一致,有没有改动或者加强过?
这也对结果很重要。”
发帖
522
金钱
577
威望
12
贡献值
0
爱心值
0
只看该作者 118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光光 的帖子
光光:请再看这段
“另外还有一点要确认,就是pro用的轮组车架这些,和市售的款是否一致,有没有改动或者加强过?
这也对结果很重要。” (2016-08-26 12:29) 

那这是你的脑补,你自己证明他们改过吧

发帖
29885
金钱
82910
威望
3430
贡献值
248
爱心值
4
只看该作者 119楼 发表于: 2016-08-26
回 c1dvd 的帖子
c1dvd:那这是你的脑补,你自己证明他们改过吧 (2016-08-26 12:31) 

这点没法确认,但这点又很关键,所以我没有做任何建议性的结论

所以我一直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物理学是可以百分百确认无误的。

而你用来质疑物理学的,恰恰是这些不能确认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