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0偶遇的博物馆
打下第一个字时,想到的却是相亲。
我以前的老板是个极度推崇相亲的人,他认为,人的精力有限,相亲中,各种亲友及中介,已经替你遴选了外部条件,你要做的,只需要发展感情这件“核心事务”,可谓省时、省力、不折腾,当然了,人很复杂,所以将婚恋如此“理性”地看待,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不过话说回来,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很多时都不失为节约成本的上策。
我喜欢看博物馆,其实也源于对老板的部分认同。在博物馆,各种展出素材都经过专业人仕的悉心收集、挑选、考证、总结,所以参观博物馆,不失为学习的捷径,你的“核心事务”就是甄别错漏而已。
感谢少爷兄,提供了AM轮组的信息,顺利购入Tyrell Q-Element AM-3轮组一对及其他零件若干,另外一个意外收获,就是顺道参观了铁路博物馆。
先上两张轮组的图,1XXX的价格个人感觉还行
购入轮组的车店,在一个叫“大埔墟”的地方,地方不大,却有几家车店,其中有条短短100米长街,居然就有三家,付款时折腾了好一会,老板歉意地说,他是第二次用银联的卡不太熟练。
大埔墟一带MS是一个自行车运动的中心,在社区中心的大屏幕上,不停地滚动播放着一些宣传片,教育机动车司机如何注意与骑车人士和谐地共同使用路面,看了一会,感觉这片子做得狠不错,比如告诉机动车司机“运动自行车的骑行速度实际上会超过普通人的预计”,其他一些细节也有详尽的描述,可以看得出片子制作方的确咨询过骑车人及驾驶人仕。反观内地一些地方ZF,嘴里什么低碳、环保,实际行动起来却基本流于口头,什么“15CM宽自行车道”之类的事情层出不穷。
街道的末尾就是铁路博物馆,看了一下说明,该处是原大埔(土虚)火车站改建。该站始建于1913年,面积6,500平方米,以往是九广铁路的重要车站之一。但由于九铁于1980年代引进电气化火车,新大埔墟火车站于1983年启用,因此旧大埔墟火车站于同年4月6日关闭。其后该火车站原址于1984年被列为法定古迹,并修建成为博物馆,于1985年开放。
“早期九广铁路英段各站,其外形建筑均属于英国式车站,只有大埔墟火车站是采用中国式金字顶传统建筑,该站建筑独特,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原文引自百度
博物馆有6辆历史车卡、手动及机动工程车各一辆。其中既有沙头角支线曾使用的窄轨蒸气机火车头,也有1955年引进的首台柴油机车——“葛量洪号”。除此之外,博物馆摆放了不少当年使用过的工具、火车模型、曾使用的信号系统若干,展品虽不算多,但也颇有意思,另外这些展品说明文档齐全,方便了一般观坐及爱好者。这使我想起某一年在亚布力,曾经看到陈列的一列蒸汽火车头及几节车厢,虽然十分感兴趣,但却因没有任何文字说明而完全无法查证来龙去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