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整车图
布是我在开始DIY计划前的第一选择。而后来自己设计车架的直接原因,是:
1. 太重,仿pline在11kg左右;
2. 车架几何都不合适,我手上的车已经骑着不很舒服了。我需要reach比较短的架子。
3. 车架后转轴结构都用螺栓当轴,我无法接受。
在放弃DIY计划后,权衡再三,选择ace铝布,原因无他:除了糟糕的几何尺寸与配件兼容性,其它完美符合我的需求。
首先是所有考虑铝布的人都关心的重量:
不加装额外配件,到手8.0x kg(没拍照)。首图做了些许修改增重至8.4kg。
如果把cst的橡胶内胎换成tpu内胎,整备质量可以到7.9 —— (默念:ace牛逼!)可以顶到T line屁股了
只拆了轮组,重量如下图所示:
花鼓螺栓和超大的螺母,有偷轻空间但没必要;
轮组加上胎垫,比我手上的犀牛349 d5轻了约100g。(也贵了一倍)
轮圈的宽度较窄,对于窄胎而言可能影响不大。只能用法嘴。
手上没备件,橡胶就橡胶吧。也许没那么容易跑气。
在重量方面,总的来说,能做到8kg,除了铝架本身轻一点,全车的轻量配件也功不可没。
其二,车架细节
在我的理解中,折叠车的灵魂就是车架。ace的铝布相对于以往的钢布,除了材料以外,有不少变化。最明显的是前折叠轴,使用了贯通孔+内螺纹轴+两侧螺栓的结构。轴径更粗,容纳螺纹孔的同时也分散应力,符合铝架的材料特性。
但是,稍显奇怪的是,如上面两张图所示,头管折叠扣是凹凸面结合,而车架折叠扣是两个凸台互顶。猜测可能是加工公差的需要。
没有卡规,用手摸,主梁管材厚度可能在2.5mm附近。
折叠扣配件的细节也到位,中间略微内凹,和英布一毛一样(不愧是1:1起家)
后折叠轴部分,我可能搞错一些东西,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
此处贴一张T line的说明
最后总结,在不对比骑行感受的情况下(不合适的几何就别谈骑感了
),我认为ace铝布是车架成本和重量的完美平衡。
[ 此帖被laminar在2024-02-01 15:02重新编辑 ]